近年來,在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下,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主導,以商業性、互助性擔保機構為補充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迅速發展,擔保機構數量及擔保余額顯著提高,成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舉措。
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其償債能力及意愿明顯弱化,從而導致擔保行業整體風險水平有所提升,擔保機構代償規模持續上升。擔保行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形勢及社會融資規模、中小企業發展狀況密切相關。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擔保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顯示:
擔保
作為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融資擔保行業通過發揮分險增信作用、疏通融資渠道,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三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3年11月27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在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諸多舉措中,融資擔保的作用被再次提及,融資擔保已經成為金融助力實體經濟高速高質發展、整個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擔保行業是一個在經濟和金融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行業,主要作用是為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交易提供履約保證或承擔相應責任,以保障債權實現。擔保行業具有門檻相對較低、需求市場大、業務范圍廣泛、風險較高以及市場競爭激烈等特點。由于經濟增長與擔保行業的發展緊密相關,因此,當經濟繁榮時,企業的融資需求增加,擔保行業也會得到較快發展。然而,這也使得擔保行業面臨較高的風險,需要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進行準確評估。
2014年開始,受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影響,為主動適應融資擔保行業改革轉型要求,促進行業加快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國務院多次出臺有關政策、意見等,提出堅持政策扶持與市場主導相結合。
對于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普惠領域、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融資擔保業務,尊重其準公共產品屬性,政府給予大力扶持;對于其他融資擔保業務,鼓勵其按照市場規律積極創新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
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擔保行業經營風險上升,通過市場選擇和監管趨嚴,一批實力較弱、風險管理能力差的擔保機構逐步退出市場,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趨于穩定。隨著行業的發展,國有控股擔保機構數量及占比的提高,優質擔保機構的資本實力和信用評級持續增強。
2018 年以來,在《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國令第 683 號)及銀保監會《融資擔保業務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融資擔保責任余額計量辦法》《融資擔保公司資產比例管理辦法》《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融資擔保公司業務合作指引》四項配套制度的引導下,國內融資擔保機構的業務發展方向發生了調整,運營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擔保行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其中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影響最大的就是融資難的問題,融資難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針對這種狀況,雖然近年來我國金融業的改革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在現行的金融體制下,融資供應結構失衡的問題始終難以有效解決,我國擔保行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我國擔保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尤其是2022年以來,為了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壓力以及融資難等問題,國家在擔保機構建立方面的推動力度逐漸加大,在此背景下各類資金看到契機,紛紛進入擔保行業。擔保行業涉及的業務領域較為廣泛,在消費、投資、出口以及稅收和財政等各個環節都能發揮其信用評級、信用增級以及信用放大的作用。
擔保機構普遍規模較小、風險管理水平有限、業務品種單一、人員整體素質較低等方面,在市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擔保行業的整合將不可避免。
面對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復雜性,擔保品作為理想的風險和流動性管理工具,吸引了越來越多市場投資者的關注,監管機構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擔保品管理機制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擔保品是理想的風險緩釋工具,機構投資者尋求低成本融資的同時,也在關注如何能夠實現擔保品的合理配置。隨著擔保品重要性與關注度的持續提升,市場機構對于擔保資產的配置管理逐步由交易后的管理轉向交易前的分析運營,第三方擔保品管理模式也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根據Finadium調查問卷,2023年全球第三方擔保品機構管理資產達到8.87萬億美元,相較2021年的6.15萬億美元增長44%;相較10年前,該規模已實現翻倍增長。
從場外衍生品保證金的發展情況來看,第三方擔保品管理機制能夠更為精準、快速地幫助投資者滿足監管新規2要求。國際清算銀行(BIS)場外衍生品調查顯示,場外衍生品保證金余額約為1.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1萬億美元,而集中清算衍生品保證金規模為0.38萬億美元。場外衍生品保證金規模持續上升,對于市場機構的運營造成一定壓力,要求投資者以更快速、更準確、更智能的方式提交保證金。在此發展趨勢之下,第三方擔保品管理機制成為規模化、高效率分配擔保品的有效工具,可以為市場機構的場外衍生品保證金管理提供重要助力。
從結算周期逐步縮短的趨勢來看,第三方擔保品管理機構能夠提高資產流轉運營效率,緩解管理壓力。
擔保行業主要包括擔保機構、被擔保企業和資金供給方三類市場主體。其中,擔保機構是最重要的主體,負責為債務提供履約保證,其業務性質決定了其必須具備較強的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被擔保企業通常是資金需求方,而資金供給方則包括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
擔保行業的優勢在于其信息比較優勢、較強的適應性和防范經營風險的內在機制。由于擔保公司通常與中小企業有長期的合作關系,因此它們對地方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擔保公司還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然而,擔保行業也存在公信力不足等劣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業務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深化,擔保行業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同時,行業內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擔保公司需要不斷創新和提高服務質量以贏得市場份額。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擔保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
擔保行業在經濟和金融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擔保行業報告對中國擔保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擔保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擔保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