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人對三文魚最初的認知來源于日本料理,實際上,從1985年起,挪威開始向中國出口三文魚,30多年間,憑借著細膩美味的口感和健康的營養價值,三文魚成功上位,成為國人營養升級的新寵。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進口大西洋鮭達到 9.08萬噸,2017-2019年間,進口大西洋鮭魚總量保持較快增長,復合年增速達35.5%。2020年以來,中國大西洋鮭進口量大幅下降。2022年,中國進口大西洋鮭達到6.29萬噸,同比增長9%;2023年,中國進口大西洋鮭達到9.24萬噸,同比大幅增長47%。
中國市場85%的進口三文魚以冰鮮為主,90%以上的進口產品形態以初級加工原料整魚為主;近四成消費者開始嘗試選購品牌凍品三文魚,將其作為家庭日常烹飪的食材。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三文魚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三文魚,是鮭形目鮭科鮭屬冷水性高度洄游魚類。三文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歐洲、亞洲、美洲的北部地區,三文魚主要棲息在北半球的大洋中,以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域最多,等到發育成熟后,又逆流而游上,回到出生的河流中產卵。
資料顯示,所有養殖三文魚的國家均采取牌照化監管模式,即政府主管部門向通過審批的公司發放牌照,牌照對養殖中心的位置、間距、面積、魚苗投放量等均做出嚴格限制。獲取許可證是三文魚養殖業最大的行業壁壘。
三文魚行業市場格局
三文魚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全球范圍內,能夠滿足三文魚生長環境要求的區域十分有限,同時三文魚離岸養殖均采取牌照制度,牌照十分稀缺。歷史上,在挪威、蘇格蘭、智利等主要產區,三文魚產業均由數量眾多、產能分散的小型公司組成。過去幾十年中,上述地區的鮭魚養殖業都經歷了一段整合期,表現出收購、合并的趨勢,生產商的總數不斷減少,產能不斷集中化。
近年來,三文魚的主要產區,如挪威、智利、冰島和澳大利亞等地,頻繁上演了三文魚企業的收購交易大戲。據統計,近三年的交易金額累計達到了驚人的約60億美金。在這一波收購熱潮中,行業內的領軍企業以及產業鏈上的大型公司紛紛出手,積極布局三文魚資產,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隨著中小型養殖企業的快速整合與退出,三文魚行業正迎來一輪新的變革。預計未來,將會涌現出一批集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這些企業將通過一體化經營的模式,提高產業鏈效率,降低成本,進而推動三文魚行業的持續發展。
新疆漁業資源豐富,共有魚類88種,其中,土著魚類46種。歷史的演化,地緣的阻隔,使得新疆土著經濟魚類具有明顯的區域獨特性。2022年,新疆漁業總產量達17.3萬噸,在西北五省區排名第二,其中三文魚總產4554噸,產量占全國內陸產量的15%。
隨著人們對于飲食的追求不斷提升,以海產品為代表的優質動物蛋白已經成為人們日益青睞的營養來源,海產品中三文魚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已經成為全球飲食消費升級的引領食品之一。
作為一種高營養的健康食品,憑借方便快捷、品嘗門檻低等優勢,三文魚零食、輔食在中國市場開始萌芽。而這也意味著,隨著新零售、新餐飲以及3R產品等增值產品的開發,國內三文魚產業價值也將進入新型創業曲線。
2023年全球三文魚消費量約為 277萬噸(WFE),較去年同比下降2%,主要因三文魚市場供應量緊缺。2023年全球三文魚市場需求轉弱,歐美仍為主要的消費市場,以中國等亞洲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仍將釋放出巨大的潛力。
目前中國人均三文魚年消費量大約為 0.07kg,而挪威、瑞典和芬蘭的人均年消費量多達 6-8kg不等。對標歐洲,中國市場具有超過百倍的增量空間,是全球最有增長潛力的三文魚消費市場。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三文魚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