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力度。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養老”成為高頻詞。
當前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服務需求日益高漲。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之比達19.8%,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之比達14.9%,標志著從輕度老齡社會進入了中度老齡社會,而家庭養老服務功能普遍弱化。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而發展養老服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國家戰略的關鍵性制度安排,也是保障老年人權益的重要支柱和民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養老機構,社會養老專有名詞。指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務的機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養老機構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其他有關部門依照職責分工對養老機構實施監督。
養老機構服務的主要對象是老年人,但某些養老機構(如農村敬老院)也接收轄區內的孤殘兒童或殘疾人。
隨著我國人口發展的趨勢性變化和家庭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人口流動性:增強的現實情況下,暢行幾千年的以家庭為主的傳統養老模式面臨嚴峻考驗。
不斷增長的老齡人口帶來了養老需求的擴張。政府也愈加重視養老產業的發展,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支持社區養老模式革新、醫養結合深化、智慧養老推進和養老金融市場開放等多個方向改革與開放,推動了養老產業全方位供給體系的形成。
為貫徹落實《“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有關要求,指導各地民政部門更好落實《民政部關于加快建立全國統一養老機構等級評定體系的指導意見》,實施好《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2023年,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全國社會福利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合發布《<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實施指南(2023版)》,供地方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時參考使用。《實施指南》包含環境、設施設備、運營管理、服務四大類評定項目。
在服務方面,《實施指南》明確服務人員包括社會工作者、養老護理員(取得四級及以上等級證書)、護士、醫師、心理治療師,必要時精神科醫師等專業人員協助處理或轉至醫療機構,有 4 分分值;服務人員包括社會工作者、養老護理員(取得四級及以上等級證書)、護士、醫生、心理治療師,必要時請專科醫師等專業人員協助處理或轉至醫療機構,有 3 分分值。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年版養老機構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分析:
今年1月,上海市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嘉定區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扶持辦法》。其中提到,鼓勵養老機構建設“養老院+互聯網醫院”,從投入使用的第二年起,每年給予專項運營獎補。年就診量達到或超過1500人次的獎補10萬元,年就診量1000(含)至1500人次的獎補6萬元,年就診量500(含)至1000人次的獎補4萬元,年就診量低于500人次的獎補1萬元。
目前,福建省各類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1.7萬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95.8%;養老機構1251家,其中五星級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470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68.2%。全省養老床位總數27.9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8.9張,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根據老年人照護需求和居住條件,對其居家環境關鍵區域或部位進行適老化、智能化建設和改造。全省已實施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3.6萬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體消費需求的變化,老年市場越來越大,但是企業供給卻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開始投資養老行業,開發更多便捷的互助服務。互助服務提供基金,用于支付參與者的醫療和養老費用,確保個人收入的可持續發展,減輕社會養老壓力。有效地集資參與養老行業,既能保證養老機構的經營,提高養老水平,還能收取利潤,獲得雙贏局面。
報告對我國養老機構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養老機構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養老機構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養老機構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
想要了解更多養老機構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年版養老機構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