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俗稱螃蟹,是我國傳統的名優水產品之一,它以豐富的營養和獨特的風味而蜚聲海內外。
在中國古人眼里河蟹因其鮮甜細嫩的肉質,豐腴細密的蟹黃,地位高于海蟹,不同的河蟹又因產地不同,分為以下幾個等級:一等是湖蟹,如陽澄湖大閘蟹;二等是江蟹,如浙江平陽縣產的炎亭江蟹;三等是河水蟹,如天津紫蟹;四等是溪蟹,五等是溝蟹。
河蟹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遼河、甌江流域,是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重要的漁業養殖對象,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河蟹養殖業已成為我國獨具特色的產業,有力地帶動了飼料、漁藥、餐飲、旅游、貿易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河蟹養殖業是我國漁業生產中發展最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潛力的支柱產業,河蟹養殖業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河蟹是當前唯一一個能離水遠距離、長時間運輸的水產品,也是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的水產品,在產業融合發展上有著天然的優勢。
我國河蟹養殖業形成了以太湖、陽澄湖、洞庭湖、洪澤湖、鄱陽湖、巢湖等大中型湖泊為基地,長江中下游、遼河、閩江地區為產業帶的規模化產業格局。
以中華絨螯蟹為代表的上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被認為是上海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的“四梁八柱”之一。歷經兩輪體系的迭代更新,二十多年來,上海河蟹產業一改過去“落后”“追趕”局面,憑實力與陽澄湖大閘蟹“并跑”,甚至頗有“領跑”的苗頭和潛力,成為上海漁業向高質量邁進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國河蟹已逐漸形成了一條集“蟹苗培育、河蟹養殖、精深加工、成蟹銷售、休閑消費”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具有一定的規模經濟效應和競爭優勢。
河蟹產業正處于種質優化、品質提升、育繁推一體化的轉變期。河蟹養殖要以飼料優質化和標準化,取代冰鮮魚,全程投喂配合飼料為突破口,解決河蟹產業質量下降的問題。
河蟹產品的需求量巨大,作為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人口大國,為河蟹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既有量的需求,也有品質的需要。
我國擁有廣闊的河流、湖泊和稻田等水域,優良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海淡水資源,有利于發展綠色天然水產養殖產業,為河蟹產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發展基礎。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河蟹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
在科技進步的加持下,養殖、育種、加工技術不斷提高,河蟹產業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培育了一批新品種和品系,形成了一些大型養殖和加工企業
近年來,宿遷市以引進水產良種為抓手,積極推廣水產養殖新技術、新模式,全力做好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和病害監測,實現水產品穩產保供,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水產養殖面積約56萬畝,水產品產量近30萬噸;河蟹養殖面積近36萬畝,產量6萬噸;稻漁綜合種養面積50萬畝。
目前,全市建設省級水產良種場5家、江蘇省特色優勢種苗中心(企業)12家,工廠化育苗車間40000余立方米,不斷擴大苗種繁育能力,年繁育苗種60億尾(只)以上。先后引進“長江1號”“長江2號”“諾亞1號”“江海21”等河蟹新品種,河蟹種苗培育面積近2萬畝,蟹種自給率達100%。河蟹養成規格逐年提高,大規格產量占總產量50%以上。在保障傳統大宗魚類水產良種能力的同時,積極引進名特優水產新品,先后引進鮰魚、加州鱸、匙吻鱘、澳洲淡水龍蝦、鰣魚、青蝦等特色水產品。實現了“優鱸3號”大口黑鱸、“江豐一號”斑點叉尾鮰人工繁育,每年可繁育大口黑鱸水花6億尾、“江豐一號”斑點叉尾鮰水花500萬尾。截至2023年底,全市河蟹產業畝均效益達3000元,水產良種覆蓋率達85%以上。
河蟹養殖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河蟹養殖行業的市場規模、河蟹養殖市場供需求狀況、河蟹養殖市場競爭狀況和河蟹養殖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河蟹養殖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河蟹養殖行業研究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合理分析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行業前景預判,挖掘投資價值,同時提出行業投資策略和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想要了解更多河蟹養殖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河蟹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