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我國人口出生率變動、消費水平升級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等因素影響,我國母嬰用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我國母嬰市場規模從2017的2.59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58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4%。2021年我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達3.75萬億,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2023年線上排名前2的消毒柜新品均以母嬰為賣點,且該品類自上市以來,零售規模持續上漲。記者查詢電商網站,針對母嬰群體的除了奶瓶消毒器等產品外,還有將消毒柜和恒溫壺、烘干、暖奶等多種功能結合的產品。
母嬰無疑是對健康最為關注的人群,寶寶樹母嬰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年輕家庭“理想生活家”洞察報告》中顯示,超六成用戶在孕產/育兒期間購買調奶器/恒溫壺、輔食機等母嬰功能家電,他們也傾向基于媽媽和寶寶的需求對產品進行升級,接近60%的用戶愿意為母嬰定制化、智能化的家居家電產品付費。
雖然近年來人口出生率大大降低,但是多數父母都在追求精細化養娃,母嬰用品消費意愿高。加之2023年以來流感頻發,母嬰人群由于免疫力相對較弱,對消毒柜的需求更為迫切,看好母嬰細分市場的發力機會。”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母嬰用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母嬰用品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母嬰用品的主要消費渠道是線下母嬰店、超市商場等,母嬰線下消費占66.2%。互聯網時代,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商平臺的發展,和疫情影響出行購物的影響,母嬰線上平臺逐漸開拓市場,消費規模持續增長,母嬰線上消費占比達33.8%數據顯示,我國母嬰市場規模從2017的2.59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58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4%。
2021年中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 4.86萬億元,母嬰服裝鞋帽類占比 26%,約 1.26萬億元;洗護用品占比6.9%,約0.3353萬億元;二者合計占比32.9%,約1.5953萬億元。2022年我國母嬰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增長至4.71萬億元,較2021年增長8.5%,區域市場來看,華東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整體市場規模占比較高。從數據端來看,母嬰家電備受市場歡迎,滲透率逐年提升,其中典型母嬰家電包括迷你洗衣機、復式洗衣機、舒適空調等;預計2023年,狹義母嬰家電市場規模達到56.7億元,同比增長20.4%,廣義母嬰家電市場規模突破459億元,同比增長11.6%。
以如今頗受寶媽們推崇的奶瓶消毒器為例,如今市場上的品牌琳瑯滿目,既有家電企業如美的、小熊、奧克斯、康佳、康寶、摩飛電器等,也有大量母嬰品牌如新貝、小白熊、十月結晶......在社交平臺上,用戶對于母嬰消毒柜的討論也非常頻繁,不少用戶對于家用消毒柜與母嬰消毒柜的功能區別并不清楚,也有不少關于這類產品是否是“粉紅稅”、“智商稅”的討論,有用戶認為,“母嬰產品溢價太高了,同是紫外線消毒柜,掛上奶瓶兩個字后差價就多了好幾倍。”
針對此問題,記者咨詢了相關企業人士,該企業人士表示,“奶瓶消毒柜與家用消毒柜在消殺方式、消殺菌種、殺菌材質、對消殺材質的要求等均存在不同,家用消毒柜主要是高溫消毒和臭氧消毒,而嬰兒消毒柜為了防止對硅膠類制品的傷害,則多采用紫外線消毒燈珠進行消毒,同時大多嬰兒消毒柜也配備烘干功能;此外家用消毒柜主要消滅的是大腸桿菌類細菌種類,而嬰兒消毒柜主要針對嬰幼兒造成傷害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菌群種類。”
不過從上述用戶的反饋上也可以看出目前業內對于專門針對嬰幼兒的消毒類產品的市場教育仍有欠缺。
2023年消毒柜整體規模351萬臺、31億元,零售量同比增長1.8%;零售額同比下降1.1%,降幅明顯收窄。
針對這一降幅收窄態勢,王紫儀表示,“三年疫情重塑國民健康態度、產品需求,疊加外部健康環境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對于健康類家電的需求仍在增加,因此2023年消毒柜行業呈現一定反彈,降幅較2022年大大收窄,預計2024年將繼續下滑。”
即使健康需求被不斷重視的當下,消毒柜行業仍然面臨著艱巨的挑戰,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集合了消毒柜功能的集成灶逐漸壓縮原本的消毒柜市場,同時,新品類洗碗機也成為不少用戶的消毒柜替代選擇。“消毒柜越來越融入到一體化廚房領域,尤其是與洗碗機相結合,洗碗機可以自帶消毒功能,導致消毒柜市場需求被替代,市場銷量持續減弱。”研究員表示。
不過,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消毒柜仍然有其“專業消殺和存儲”先天優勢,當前更為核心的問題是如何通過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創新和升級尋求到市場增量。例如上文提到的奶瓶消毒器,就是針對細分市場的產品創新,除了母嬰群體外,業內人士還建議,可以推出針對老年群體、孕婦、疾病人群等特定群體或特定產品消毒的差異化功能產品。
作為特殊群體的嬰幼兒是需要重點呵護的對象,有些母嬰產品材料成本高、生產規范嚴格,適當提高產品售價合情合理。然而,近年來許多常見的生活用品只要貼上“嬰幼兒”標簽,似乎就有了賣高價的底氣,不僅掏空了寶爸寶媽們的錢包,增加了育兒成本,也加劇了育兒焦慮,讓時下不少年輕人對生育望而卻步,“不是真的有錢,誰還敢生孩子?”
“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中國父母對兒女最樸素的情感。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無論吃的穿的還是用的,家長們總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孩子更好的選擇。于是,一些販賣育兒焦慮的不良商家有了可乘之機,助長育兒成本水漲船高。據有關統計,目前國內超過60%的育兒家庭,每月育兒開銷超過2000元,其中“95后”家長每月的母嬰產品支出達到了家庭月收入的30%。
面對逐漸走向“高奢消費”的母嬰產品,有寶媽自嘲,“感覺自己就像一只行走的肥羊”。可價格如此“美麗”,產品質量和效果如何?產品倘若真如廣告宣傳那般名副其實倒也無可厚非,但現實是,當下許多嬰幼兒產品雖然扛著“專業”的大旗,實則“換湯不換藥”,僅僅貼了個“嬰幼兒專用”的標簽就敢坐地起價;還有一些產品打著高品質、精細化的幌子大肆宣傳,實則是為“收割”寶爸寶媽們的錢包而營銷制造出來的“偽需求”。
推動母嬰市場規范化發展還需有關部門和家長齊心協力。目前嬰幼兒配方食品領域的國標主要針對奶粉、米粉等產品,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零食類產品并未涉及,這就給了一些不良商家鉆空子的機會。為此,我們迫切呼喚更多新國標出臺為消費者保駕護航。讓嬰幼兒產品定位回歸實用本質,不僅要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更需要家長們擦亮眼睛、理性消費。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中國母嬰用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母嬰用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