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煤化工技術逐漸完善和民營煉廠陸續投產,上游原材料自給率不斷提升。2020-2022年是國內PX、PTA和乙二醇產能投放高峰,產能增速超20%,聚酯纖維增速約10%。當行業上游產能快速釋放時,原材料供給偏寬松,有利于產業利潤向聚酯端轉移。
《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加快推動了我國化學纖維行業的差別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高性能化、差別化、生態化纖維應用領域正在不斷向交通、新能源、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環境保護、航空航天等產業用領域方面拓展。在未來滌綸市場上,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學纖維將逐漸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
聚酯纖維行業概述
聚酯纖維又稱“滌綸、的確良”,是化學纖維中產量最大、應用最廣泛的品種,占我國化學纖維產量八成以上。其中,滌綸長絲和滌綸短纖是滌綸的主要品種。
聚酯纖維也稱“滌綸長絲”,行業處于石化產業鏈的中游,其上游為石油化工類產品,下游為紗線、面料等紡織類產品。
從上游的芳烴、烯烴,到中游的PTA、乙二醇,再到下游的各類聚酯纖維產品,聚酯纖維產業鏈直接服務到產業發展和居民消費的“衣食住行用”各個方面,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是支持經濟社會運行的基礎性行業。
石油工業的飛速發展,也為聚酯纖維的生產提供了更加豐富而廉價的原料,加之近年化工、機械、電子自控技術等技術的發展,使其原料生產、纖維成形和加工等過程逐步實現短程化、連續化、自動化和高速化,聚酯纖維已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產量最高的合成纖維品種。
近年來,聚酯纖維行業龍頭公司紛紛向上游PTA、PX石化產業發展,在加大化纖產能規模和類別的同時,加快建設和完善煉化環節項目,提高原材料自給率。
近年來,雖然聚酯纖維行業深度調整,有部分產能退出,但行業頭部企業一直不斷擴大生產規模,行業集中度迅速提升,行業龍頭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新鳳鳴、桐昆股份、榮盛石化、恒力股份、恒逸石化和盛虹集團是聚酯纖維行業的六家龍頭上市企業,它們在生產規模上具備明顯優勢,且在工藝成熟度、產品穩定性以及生產成本控制方面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
2024年1月10日,新鳳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計劃投資約200億元建設年產250萬噸差別化聚酯纖維材料、10萬噸聚酯膜材料項目,總用地約1080畝。
據公告,本次項目新增產品為新鳳鳴主營業務產品,與現有各基地聚酯纖維產品屬同一大類產品,但產品規格有所不同,新增各類具有阻燃、吸濕排汗、仿棉、抗靜電、抗紫外線、抗菌、原液著色等差別化功能性化學纖維。本次項目的規劃將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豐富產品規格,增加產品創新競爭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鞏固和提升行業地位。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聚酯纖維行業并購重組機會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新鳳鳴前身為中恒化纖,成立于2000年,于2008年更名為新鳳鳴,2017年上市,主要生產民用滌綸長絲和滌綸短纖。
公司主要業務為民用滌綸長絲、短纖及其主要原材料之一PTA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滌綸長絲的主要產品為POY、FDY和DTY,主要應用于服裝、家紡和產業用紡織品等領域;滌綸短纖以棉型、水刺、渦流紡、三維中空、彩纖等為主,主要應用于棉紡行業,單獨紡紗或與棉、粘膠纖維、麻、毛、維綸等混紡,所得紗線用于服裝織布為主,還可用于家裝面料,包裝用布,充填料和保暖材料等。
近年來,按滌綸長絲年產量計,公司穩居國內民用滌綸長絲行業前三。截至目前,公司已擁有民用滌綸長絲產能740萬噸,以及滌綸短纖產能120萬噸,其中40萬噸滌綸長絲產能為2023年8月19日在徐州基地投產。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滌綸長絲產能740萬噸/年,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12%;滌綸短纖產能120萬噸/年。新鳳鳴預計,公司2023年實現凈利潤10.3億元至11.3億元,同比扭虧。
聚酯纖維報告主要分析了國內企業并購重組政策及規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與操作策略、聚酯纖維行業兼并重組動因、聚酯纖維企業兼并重組風險及對策建議,最后對聚酯纖維企業海外并購風險及策略、融資渠道選擇提出相關建議。
想要了解更多聚酯纖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聚酯纖維行業并購重組機會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