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保險可以提供醫療、養老、意外傷害等保障,也可以根據團體的特殊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在定位上,團體保險被視為一種管理工具和福利手段,能夠為團體單位提供全面的風險管理和員工福利保障。
我國團體保險的定位主要是作為個人保險的補充保險。團體保險是由團體單位作為投保人,為團體成員之一的所有成員或其中的一部分成員提供保險保障的一種保險。團體保險主要是為了滿足團體單位在人力資源管理和其他管理方面的需求,同時也可以作為個人保險的補充保險,提高人們的保險保障水平。
我國團體保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1年。當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推出了定期團體壽險產品,標志著團體保險在中國市場的誕生。隨后,團體保險在中國迅速發展,到1980年代初期,團體保險占據了中國保險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保險市場開始走向市場化改革,個人保險業務逐漸崛起,團體保險在保險市場中的地位逐漸下降。但是,隨著團體保險產品的不斷更新和創新,以及企業風險管理需求的增加,團體保險在中國市場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2022年全年,我國團體保險市場實現原保費收入1.2萬億元,同比增長6.8%,占整個壽險市場的25.5%。其中,福利性團體壽險占比為67.5%,商業性團體壽險占比為32.5%。
企業團險的高速增長,源起近年來互聯網蓬勃發展中對于人才的重視。員工屬于企業最強大資源和競爭力,其健康情況直接影響企業的創新速度與創新能力。也因此,國外企業中醫療健康與保險福利成為了標準配置,市場前景巨大。中國企業員工的健康問題在過去五年呈現出快速加劇的態勢,市場存在巨大缺口。
隨著我國經濟的長足發展和人民對健康保障要求的重視,員工福利計劃已成為國內企業人力投資戰略中的重要一環,而團體保險則是實現員工福利計劃的最為主要的手段,團體保險幾乎等同于員工福利計劃,這為保險業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團體保險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在市場完全競爭保險產品日益趨同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建立服務化優勢成功突圍,如何利用金融科技,為企業及員工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保險保障和服務體驗,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團險客戶場景化、規模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日益增加,面對龐大的市場缺口,目前各大險企都在積極搶灘企業團險這塊新藍海,技術創新能力或將成為未來競爭的利刃。目前來看,團險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包括傳統險企,比如平安、太保等,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泰康在線等,專業保險科技公司,比如保險極客等。
近年來,隨著健康險探索轉型,團險的業務價值也在逐漸被放大并被市場所關注。但是價值日益凸顯的背后,團險也在面臨著獲客難度高、傳統模式亟待向數字化轉型等痛點問題。
隨著參與主體越多,自然會給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先決條件,行業未來的發展也就越來越有希望,正如“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有路”。團險未來市場前景,也值得我們期待。
長遠來看,人口老齡化對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和個人衛生支出都帶來不少壓力,急需商業保險幫助減壓,而在所有的商業保險產品中,只有團險可以大范圍地、將日常高頻發生的門診費用納入賠付,無論是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團險業務帶來的“進化和加速度”,市場導向的政策扶持給團險業務帶來了巨大機遇。
我國團體保險市場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保險條款不夠規范、保險費率偏高、保險產品缺乏創新、風險管理不夠完善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規范保險條款,降低保險費率,加強保險產品的創新和風險管理,提高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和理賠效率,以促進團體保險業務的發展。同時,隨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和醫療保險的發展,團體保險在健康險和養老保險方面的優勢也會逐漸顯現,這將為團體保險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報告在總結中國團體保險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團體保險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團體保險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團體保險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團體保險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