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喊話稱,“要在智能化領域投入1000億元”;長安汽車也通過與華為的合作,欲全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長城汽車總裁穆峰預判,2024年會是中國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另一次迭代和升級,是智能化競爭的元年。
智能化“下半場”的“短兵相接”,也讓芯片企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據記者了解,一輛傳統汽車需要500顆半導體芯片,在新能源汽車上,則需要接近2000顆,而智能網聯汽車的芯片絕對用量在5000顆以上。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深度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
汽車芯片市場運行環境與投資機會
汽車芯片是芯片行業的唯一救星,正值汽車行業電氣化變革熱潮,疊加汽車芯片缺乏,可以說,汽車芯片是那時候半導體行業 " 全村的希望 "。
去年下半年開始,汽車芯片市場開始瘋狂內卷,行業開始憂心行業前景,供需關系逐漸開始有失衡跡象。直到今年初,汽車芯片跌價嚴重,庫存過大,巨頭的汽車板塊開始松動下滑。這意味著,這一個市場,終于正式迎來過剩的結局。
半導體芯片在汽車領域的用途非常廣泛,除了常見的多媒體娛樂系統、智能鑰匙和自動泊車系統外,芯片還廣泛應用在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控制系統、安全氣囊、駕駛輔助系統、電動助力轉向、ABS、電子穩定性系統(ESP)、行人保護、胎壓控制、電動車窗、燈光控制、空調系統、座椅調節系統中,堪稱汽車的神經。
把國內廠商在車規級半導體領域的布局大致分為三大類:一是傳統半導體廠商和車企,主要為傳統生產車規級芯片的廠商和逐漸過渡為車規級半導體生產商的傳統車企;二是初創或者新加入這個賽道的企業;三是通過并購整合切入汽車級半導體市場的企業。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普及,以及智能化、網聯化等技術在汽車領域的快速拓展,對車載芯片的數量和質量又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中,電池管理、行駛控制、主動安全、自動駕駛等系統都需要芯片。而且,在新能源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其對于芯片的算力、功耗、體積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高性能、高可靠的車規芯片是中國智能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實現車規級芯片的自主可控更是成為關鍵。為此,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應準確把握未來發展趨勢,做好提前布局。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超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占據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
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趨勢的加速,汽車芯片在汽車電子化、網聯化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汽車芯片的需求日益旺盛,這為汽車芯片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目前,全球汽車芯片市場主要由國外廠商主導,但國內廠商也在逐步崛起。國內汽車芯片企業數量雖然眾多,但整體規模較小,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然而,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汽車芯片國產化需求的提升,國內汽車芯片企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汽車芯片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汽車芯片將不斷向更高端、更智能的方向發展。這為汽車芯片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挑戰。
總之,汽車芯片行業的發展前景是積極的,但也需要應對技術、市場、政策等方面的挑戰。企業需要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投入,提高產品品質和性能,以滿足市場需求,抓住發展機遇。
1月8日,工信部發布《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下文簡稱《指南》)。
《指南》提出建設目標。到2025年,制定30項以上汽車芯片重點標準,明確環境及可靠性、電磁兼容、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等基礎性要求,制定控制、計算、存儲、功率及通信芯片等重點產品與應用技術規范,形成整車及關鍵系統匹配試驗方法,滿足汽車芯片產品安全、可靠應用和試點示范的基本需要。到2030年,制定70項以上汽車芯片相關標準,滿足構建安全、開放和可持續汽車芯片產業生態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銷持續增長,對汽車芯片的需求日益旺盛,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增長顯著。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汽車半導體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2022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794.6億元,分析師預測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905.4億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汽車芯片行業報告對中國汽車芯片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汽車芯片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深度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