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就是用工程技術的手段和方法,為彌補截肢者或肢體不完全缺損的肢體而專門設計和制作裝配的人工假體,又稱“義肢”。它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體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復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其適用對象是因疾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運動創傷等原因的截肢者。假肢按照可分為上肢和下肢部分,技術和實際要求區別較大,下肢技術要求相對上肢作用相對簡單,上肢目前主要需求和應用仍主要以裝飾性假肢為主,電動假肢和肌電假肢等產品仍在實際生活中存在不適應等問題,且高昂的費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市場需求增長。
假肢,也稱為假肢,是用于替代丟失或截肢的醫療器械。由于事故、傷害和醫療狀況導致截肢人數不斷增加,推動了假肢市場的發展。對技術先進和功能性假肢開發的日益關注促進了市場的增長。
為確保義肢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義肢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義肢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了先進的義肢裝配技術、義肢理念及大量的義肢產品,迎來了我國義肢事業發展的重要時機。幾十年過去了,我國自主研發的一些義肢產品在市場上已經成為了主流,義肢產業也取得了很大發展,尤其在高端義肢的產品研發方面,我國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近年來,我國加快完善了社會保障制度,大力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等社會保障事業。民政部頒布了《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假肢矯形器行業被確定為社會福利事業,假肢矯形器企業被列為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享受稅收減免等相應政策。同時,也得到很多民間組織的支持。
如今,雖然假肢矯形器裝配機構有一定數量的增加,生產能力也有所提高。但隨著假肢矯形器技術和人們生活水平及認識水平的提高,假肢矯形器的市場需求日益增長。
2019年初,國務院取消了假肢行業的“假肢與矯形器裝配企業資格認證”,這對整個義肢行業將起到重大推動作用,長期以來,這個行業都是在封閉的環境下發展的,從2016年取消“注冊假肢師”準入,到2019年取消“資格認證”,國家的目的是明確的,讓行業充分市場化,利用市場化的力量改善服務品質,讓那些見不得光的黑色利益鏈條自然消失,更好的服務于殘疾人。預計在以后的發展中,義肢行業將會進入一個民營企業崛起,服務意識提升的階段。
據抽樣調查分析,在全國現有肢體殘疾人2412萬人中,約有38.56%的人有配置假肢和矯形器等輔助器具的需求,即93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0.7%)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600多家各類假肢矯形器生產裝配機構,主要產品的年產量為:假肢為6.5萬件,矯形器(矯形鞋)約為23萬件。按產品的平均壽命為3年計算,相當于只有88.5萬具假肢矯形器(矯形鞋)在使用中。這只能滿足930萬有配置假肢和矯形器等輔助器具需求者的9.5%,尚有90.5%需求者未能如愿。
根據使用材料的不同,膝上假肢的類型可分為塑料材質、橡膠材質、輕金屬材質以及復合材料材質等。目前,輕金屬材質和復合材料材質,如碳纖維和玻璃纖維,由于性能更好,是市場的主流。2020年,輕金屬材質及復合材料材質假肢分別占據30.88%和43.81%的市場份額,而橡膠材質和塑料材質產品分別僅占8.02%、17.29% 的市場比重。
根據不同的年齡組,用戶可分為青少年和成人。成人一般比青少年更容易發生危險,使用假肢的概率更高。因此,成人是當前市場的主流。2020年,成人使用膝上假肢占據全球89.56%的市場。
數據表明,北美是全球膝上假肢行業最大的營收市場。2015年,北美在該行業的市場總收入為3.93億美元,占據48.34%的市場份額。到2020年,該地區市場總收入增至5.88億美元,而市場份額較2015年有所下降,為48.15%;歐洲以5.22億美元的市場收入排名第二,市場占有率為42.72%。全球其他地區在該行業的市場比重都較低,都在5%以下。近年來,北美和歐洲的老齡化趨勢明顯,生育率的下降進一步催化了老齡化,政府被迫鼓勵生育。這兩個地區也是發達國家的聚集地,無論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人才儲備還是居民消費能力,都遠遠超過其他地區,這為行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與支撐。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新興經濟體受到關注,中國、日本等經濟快速增長的國家可能會迎來一些機會。
義肢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截肢者對假肢性能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假肢的外觀、功能和控制的仿生水平也將逐漸提高。在外觀仿生方面,上肢假肢的活動關節數目和自由度越來越接近真實人體,更多主動自由度的多指多自由度假手將逐步得到推廣應用。在功能仿生方面,下肢假肢將向主被動協同工作的仿生大腿假肢發展,隨著相關技術研究持續推進,加之全球消費水平持續提升,全球假肢產業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假肢產業市場規模達80.87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3.22%。
現階段我國假肢市場仍主要進口產品為主,國產相關企業數量相對較少,行業起步較晚,多數假肢器具生產企業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產品創新能力不足,主要受技術和資金壁壘要求較高導致,國際企業主要有奧托博克和瑞哈國際等。其中,奧托博克是德國獨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時間較長,全球假肢市場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技術水平較高;瑞哈國際則是中資企業,但是其旗下產品除了自產產品外,還代理了較多的國外知名品牌,包括美國福瑞達、德國斯泰芬艾德等,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為健全的銷售網絡。近幾年,兩家企業在國內假肢市場的龍頭地位基本較為穩定,瑞哈國際產品定價也基本是追隨奧托博克,兩家企業形成了較為默契的市場經營格局。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義肢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風險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