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學研發展政策環境
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相關產學研內容,從產學研主體、具體推進區域兩方面匯總分析"十四五"期間國家相關產學研發展建設目標如下: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粵港演產學研協同發展,完善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粵澳橫琴科技創新極點“兩廊兩點“架構體系,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
圖表:產學研相關政策梳理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根據國家各部委發布文件整理
二、國內產學研人才環境
從研究人員供給和培養層面來看,2023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0.2萬人,在學研究生388.3萬人,畢業生101.5萬人。普通、職業本專科招生1042.2萬人,在校生3775.0萬人,畢業生1047.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16.5萬人,在校生1737.9萬人,畢業生537.1萬人。普通高中招生967.8萬人,在校生2803.6萬人,畢業生860.4萬人。初中招生1754.6萬人,在校生5243.7萬人,畢業生1623.6萬人。普通小學招生1877.9萬人,在校生10836.0萬人,畢業生1763.5萬人。特殊教育招生15.5萬人,在校生91.2萬人,畢業生17.3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093.0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5.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1.8%。
圖表:2021-2023年國內各級教育機構招生人數(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整理
三、國內產學研發展存在問題
產學研合作在推進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在我國,產學研合作的層次整體較低,合作方式主要還停留在較為初級的階段,如技術轉讓、合作開發、委托開發等。而高層次的合作模式如共建研發機構、共建科技工貿一體化經濟實體等卻很少使用。
其次,政策法規方面的不健全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許多關于產學研合作的法規,但是還缺乏配套的實施細則、協調監督機制以及良性循環機制,這導致合作過程中經常出現糾紛,直接影響了產學研合作的深入推進。
此外,科研院校在技術供給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由于缺少風險投資等原因,很多研究機構與企業的合作還是主要集中在提供可以直接應用于生產線上的技術成果,而對于一些需要長期研究和投入才能取得的成果則顯得動力不足。
最后,產學研合作主體之間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存在問題。目前還缺乏能夠讓各方在人才培養上形成利益契合點的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學研合作的深入推進和效果。總的來說,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解決的方法,以進一步推動產學研合作的發展。
四、國內產學研企業數量
根據國內第三方工商注冊信息查詢服務機構——企查查查詢結果顯示:截止2023年年底國內經營狀態為“在業”和“存尋”,且經營業務范圍包含有“產學研”的相關企業/機構共有5507家,同比2022年底增長了291家,同比增幅為5.58%。
圖表:2021-2023年國內產學研合作企業數量(單位:家)
資料來源:根據企查查查詢結果整理
由上述近三年國內產學研行業相關企業數量來看,隨著疫情的爆發很多企業為了控制研發風險,往往會尋求外部的科研機構進行合作以此來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而且隨著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的日益完善,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產學研機構出現,預計到2025年國內產學研相關機構數量可達7000家以上。
五、產學研機構專利申請情況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99.1萬件,其中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共達到102.3萬件,同比2022年增長了22.5萬件,同比增長幅度為28.2%,產學研合作機構專利產出量及擁有量呈現出大幅增長的態勢,這既是產學研合作機構數量增長的結果,同時也是產學研合作機構合作質量提升的重要體現。
圖表:2021-2023年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單位:萬件)
資料來源: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統計數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