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中和:實現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
牛冰麟
2024年5月20日
來源:互聯網
215
6
簡體
- 如何應對新形勢下中國碳中和行業的變化與挑戰?
-
- 北京用戶提問:市場競爭激烈,外來強手加大布局,國內主題公園如何突圍?
- 上海用戶提問: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船舶制造企業的機
- 江蘇用戶提問:研發水平落后,低端產品比例大,醫藥企業如何實現轉型?
- 廣東用戶提問: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新路徑在哪?該如何去制定長遠規劃?
- 福建用戶提問:5G牌照發放,產業加快布局,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 四川用戶提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
- 河南用戶提問:節能環保資金缺乏,企業承受能力有限,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 浙江用戶提問:細分領域差異化突出,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最佳機遇?
- 湖北用戶提問:汽車工業轉型,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戶提問:稀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怎么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費提問專家
根據相關數據,2022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了約48.1%,超額完成了2020年提出的40%~45%的目標。同時,中國在碳捕集、碳利用和碳封存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為碳中和提供了技術支撐。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嚴重,碳中和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在碳中和的道路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碳中和政策,旨在推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中研網只提供資料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對有關信息或問題有深入需求的客戶,歡迎聯系400-086-5388咨詢專項研究服務)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pay@chinairn.com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