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俗稱茶,一般包括茶樹的葉子和芽,是一種有益于健康的飲品。根據制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烏龍茶、黑茶、白茶六大茶類。
茶葉產業鏈
茶葉產業鏈結構方面,產業鏈上游包括茶種培育、種植、采摘、粗加工以及物流運輸,中游茶葉市場主要包括茶葉加工、包裝、銷售等,下游市場包括零售市場、批發市場。
從國茶葉產業鏈上代表企業/機構情況來看,上游茶種培育主要為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高校,茶農負責茶園種植、采摘及粗加工等環節;中游企業既包括立頓、雀巢等國外企業,也包括中茶、大益茶等國內品牌;下游主要為線上線下等多主體消費客戶。
我國名茶眾多,涵養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形成了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近年來,中國茶產業在保持市場需求基本穩定的同時,培育并拓展了多個新增長領域,消費場景更豐富,產品供給更多元,消費群體更年輕,行業新亮點頻現,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近年,在年輕人中一種新的喝茶形式廣為流行——圍爐煮茶。圍爐煮茶等方式不僅僅是賣茶,同時賣的是一種高附加值的氛圍感,以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新的需求直接為我國茶葉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年輕人飲茶意識不斷提升,茶葉的受眾群體也在不斷年輕化。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18-30歲茶葉消費者占比約為26%;2023年,據抖音數據,茶行業18歲至30歲興趣用戶占比已經提升至38.4%。
茶葉消費群體日趨年輕化。在多重因素作用下,80后、90后甚至00后對茶的接受度持續走高,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個性化、多樣化、健康化的茶及其相關制品的消費需求涌現。一批新袋泡茶企以及無糖包裝飲料應運而生,預計到2025年,中國無糖茶飲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茶葉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分析
我國是茶葉消費量的第一大國,生產的茶葉80%左右都是內銷,且各類茶銷量差別較大,其中綠茶銷量遙遙領先。由于綠茶是不發酵茶,其特性決定了它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堿保留了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與其他茶相比,綠茶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發酵類茶等所不及。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茶葉內銷市場保持平穩,內銷總量為239.75萬噸,同比增長4.15%;內銷總額3395.27億元,同比增長8.82%;今年春茶總產量在140萬至150萬噸,品質基本穩定。
品質化趨勢:消費者對茶葉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高品質、有機、健康的茶葉將更具市場競爭力。茶葉企業需要加強源頭管理,確保茶葉品質和安全,同時注重品牌建設和營銷推廣,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和信任度。
創新化趨勢:茶葉行業正在不斷推出具有新功能、新口味的茶葉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例如,具有減重、抗衰老、助眠、提升免疫力等功效的功能性茶飲應運而生,成為茶市場的“新寵”。此外,茶葉企業也在積極探索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推出跨界合作新模式,以吸引更多消費者。
數字化趨勢: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加速滲透,“智慧茶業”正在從概念走向現實。在生產端,智慧茶園、智能制茶等數字化應用正在提質增效。在銷售端,互聯網電商渠道的興起也為茶葉企業提供了新的銷售模式,線上規模增速迅猛。
品牌化趨勢: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品牌建設成為茶葉企業發展的關鍵。茶葉企業需要加強品牌塑造和傳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目前,我國茶葉人均消費量雖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部分地區仍有待提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天然的茶葉產品的消費需求量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國茶葉市場仍有較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更多關于茶葉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茶葉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