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假期,不僅國內旅游市場火爆,商品銷售、服務消費、農村消費也是亮點紛呈。在各項政策措施帶動下,龍年春節消費市場的良好開局為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注入了信心,這對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消費信心、推動消費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2月22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圍繞龍年春節消費市場的亮點,以及接下來的消費趨勢,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春節有8天長假,消費市場年味濃、活力足、人氣旺,銷售較快增長,實現良好開局。
春節期間,節慶商品、國貨潮品、綠色智能產品等持續旺銷;綠色、健康消費快速增長;大量居民返鄉過年,帶動農村餐飲、旅游、農產品等消費持續升溫。下一步,商務部將認真組織開展“消費促進年”系列活動,落實好各項促消費政策措施,推動消費持續擴大,預計一季度消費市場將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消費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消費行業分析
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社零總額47.1萬億元,同比增長7.2%,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了82.5%,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在各消費細項中,服務零售額增長20.0%,餐飲收入首次突破5萬億元,增長20.4%。
除了餐飲消費,網絡消費、綠色智能健康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場景消費同樣有所恢復。2023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5.4萬億元,連續11年穩居全球第一;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8.4%,占社零總額比重增至27.6%。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37.9%,占汽車總銷量的比重達到了31.6%。
2023年服務零售額增長20.0%,餐飲收入首次突破5萬億元,增長20.4%。
盛秋平表示,商務部今年將以“消費促進年”為主線,繼續組織系列消費促進活動,出臺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激發有潛能的消費。
一方面,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深化汽車消費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推進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提振新能源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另一方面,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同時,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不斷優化消費環境,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超過9000美元人均GDP的國家,其消費市場的規模和潛力無與倫比。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長、收入提升、城鎮化進程、技術創新等因素的推動,中國消費市場呈現出多樣化、升級化、智能化、綠色化等特征,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市場之一。
從渠道層面來看,消費者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線下或線上,而是利用多種方式進行購物,如社交電商、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從場景層面來看,消費者不再僅僅將消費作為滿足基本需求的行為,而是將其融入到各種生活和工作的場景中,如旅游、教育、醫療、娛樂等。
從服務層面來看,消費者更加注重服務的便捷、專業、個性、體驗等要素,愿意為高效、優質、有溫度的服務付出更多。從價值層面來看,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和服務所能帶來的價值感和幸福感,愿意為有意義、有情感、有責任的產品和服務付出更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升級成為消費行業的重要趨勢。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品牌、服務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個性化、定制化、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企業需要關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加強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消費行業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的過程。線上購物、移動支付、智能推薦等數字技術的應用,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方式和消費習慣。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提升消費行業的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用戶體驗,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數據資源,有助于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
線上和線下渠道的融合成為消費行業發展的新趨勢。線上平臺可以提供更多的商品選擇、便捷的購物體驗和個性化的推薦服務,而線下門店則可以提供實體展示、體驗和服務。線上線下融合可以發揮各自優勢,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和滿意度。
跨界合作與產業融合:消費行業的跨界合作與產業融合成為新的增長點。不同行業之間的合作和融合,可以帶來新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隨著新消費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滿足物質需求,轉向追求心理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包括文化和藝術消費、旅行和體驗消費、自我提升和教育培訓、社交網絡和數字娛樂等。這些消費體現在審美、文化娛樂體驗、社交社群展示和認同上的消費占比越來越高。
在城市更新中,產業與消費共生模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共享際通過對老舊胡同、工廠的改造,建設“工作、居住、娛樂”一體化的城市共享生活平臺,打造文化、生活美學氛圍,探索沉浸式藝術體驗的樂趣,完備辦公設施營造都市愜意辦公氛圍,高標準客房與胡同慢生活相得益彰。共享際現已成為城市繁忙剪影下北京胡同里別樣的生活空間。
發展輕餐飲、時尚小物的“后街經濟” 也成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后街經濟注重創新和個性化,為年輕人提供了特色、時尚和個性化的消費選擇。各種小型店鋪,位于城市次要的街道、背街小巷,或老舊工業改造園區中,與主要商業區相對獨立,通過獨特的產品和服務、創意的裝修和設計,營造出時尚、舒適的游購氛圍,為城市更新、消費發展帶來了活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消費行業報告對中國消費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消費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消費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