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市場規模僅占中國服裝行業的0.8%;另一方面,高達80.4%的消費者對符合日常多元穿著需求的新漢服表示青睞。新漢服有望成為社會大眾主流服飾分類,在服裝市場的滲透率預計將達到約5.0%,消費人群將超1.3億,帶動漢服市場進入千億時代。
隨著漢服的日常化轉變,消費者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漢服產業規模逐漸壯大,越來越多的漢服商家出現,相關供應鏈也逐漸完善成熟。如今,漢服經濟再次帶動一波傳統文化消費熱潮,成為春節消費市場的一抹亮色。
多個電商平臺的大數據顯示,今年1月以來,漢服的搜索量暴漲,其中,馬面裙成為漢服品類下熱度最高的單品,不少熱銷單品的銷售額超過百萬元。作為我國漢服生產銷售基地之一的山東曹縣,2023年以馬面裙為主的龍年拜年服銷售額已超3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漢服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也有人稱為漢裝、華服、漢衣冠,是由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期間,漢族以華夏禮儀文化為內涵發展出的民族服飾。它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是具有強烈特色文化屬性的新興服飾品類,“漢”文化的核心賣點成為其商業模式選擇的關鍵性內在因素。從漢服在最近十年左右的發展歷程來看,小眾的亞文化屬性及其社群規模與其整體小散弱的市場結構特征為因果。
數據顯示,有40.5%的漢服愛好者購買漢服的動機是喜歡漢服文化,33.6%的漢服愛好者是出于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考慮,隨著國人文化認同感的不斷增強,國潮將成為一種趨勢,漢服市場將得到快速發展。
漢服的主流消費人群是90后的年輕人,這部分人群出生并成長于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黃金年代,獨特的個性化追求與本土文化自覺訴求融合形成漢服熱。隨著漢服產業的發展,服裝銷售與租賃、寫真拍攝與編輯,及妝造、道具等一系列業務隨之產生并壯大。
漢服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當前,漢服的適應圈層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文化消費買單。白皮書提出,年輕消費者漢服穿著場合不斷拓展,主題活動、拍短視頻/拍照、出游為主要驅動場景,有超40%的消費者會在節日儀式場合、日常出行逛街穿著。另外,喜歡漢服的消費人群越來越廣,除了年輕人外,其他年齡階層的消費者也開始喜歡上了漢服。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人們對漢服和清裝的熱情日益高漲,而這其中漢服成績最為亮眼,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在淘系服飾平臺,漢服已經成長為一個年銷售額近百億元的繁榮市場。2023年底,淘寶服飾新增“漢服”為二級類目。拼多多平臺數據顯示,國風漢服等服飾是最近兩年的熱門產品之一,行業年增長率超過230%。2023年以來,馬面裙成為95后、00后最青睞的爆款產品,多個熱銷單品的銷售額均達百萬元。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春節假期8天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9.0%。與往年相比,今年春節期出游期間,人們在享受自然景觀、游覽極具人文特色的古城之外,大部分還嘗試了“漢服秀”這一體現民族傳統特色的旅游方式。未來網“新春走基層報道組”走訪河南洛陽、陜西西安、山西平遙等名勝古跡后發現,眾多游客,尤其是年輕人紛紛身著漢服穿梭于景區的街頭巷尾。
漢服的火熱消費不僅帶動漢服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文旅活動、寫真拍攝和二手交易等周邊產業的壯大。隨著漢服“出圈”,圍繞廣州市文化館新館、沙灣古鎮、黃埔古港、寶墨園等景區,大大小小的漢服妝造體驗館開始興起。在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青龍寺、華清宮、西安城墻等景點,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身穿傳統服飾參觀游覽,與之相應的漢服妝造、旅拍等配套服務也隨之跟進。
當前,曹縣漢服產業依然在快速發展。目前曹縣有漢服企業2282家,其中原創漢服加工企業1578家,并且形成了一個集原創研發、設計制作、輔料輔具、體驗展示、網絡營銷等于一體完整的漢服生態圈。另外,曹縣漢服電商的發展也很迅速,當前曹縣漢服的網店已達13989家。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曹縣漢服產業帶動就業人數達10多萬人,銷售額達70億元。
漢服文化正在形成新熱潮,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漢服市場規模已達到144.7億元,并且有望在2027年攀升至241.8億元。從行業來看,需要打造更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助力漢服產業發展;還要制定行業相關標準,使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從企業及品牌來說,也需要不斷創新,順應趨勢謀求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漢服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