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劇場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劇場可以指劇場(建筑),為表演場所的劇場;劇場(藝術),為表演藝術形式或藝術流派的劇場;劇場版,動畫的電影版。劇場,有時又稱劇院,意指特定的、由永久性的建筑體構成的表演場所,亦可作為表演場所的總稱。劇院通常指室內的表演場所,而劇場則同時適用于戶外廣場及室內建筑。劇場也可指電視臺播放電視劇的欄目,譬如鉆石獨播劇場等。
劇場行業涵蓋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戲曲等多種藝術領域。其中,話劇、舞劇、歌劇等仍是觀眾的聚焦點,且新推出原創劇目的數量明顯增加,涵蓋多個藝術門類的原創新作接連登臺。劇場行業市場細分趨勢明顯,專業劇場、小劇場及演藝新空間等各有其市場定位和目標受眾。專業劇場適合大型演出,小劇場注重原創與實驗性作品,演藝新空間則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選擇。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為739.94億元,同比增長29.30%,創歷史新高。截至2024年6月,演藝市場規模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需求的日益增長,觀眾對劇場類演出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熱門地區的劇場類演出保持旺盛需求;另一方面,觀眾更加注重觀演的體驗感和互動性,沉浸式、行進式等新型演出模式受到青睞。
線上娛樂的興起對劇場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構成挑戰。部分觀眾更傾向于在家中通過電子設備觀看演出,而非親臨劇場。這促使劇場行業不斷創新和適應,提升線上線下的融合度。然而,親臨劇場的獨特體驗仍然是線上無法完全替代的,因此劇場行業也在努力提升現場觀演的吸引力和舒適度。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劇場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預測報告》顯示:
劇場行業品牌眾多,競爭激烈。各劇場通過打造獨特的品牌特色和優勢來吸引觀眾,如獨特的演出風格、優質的演出內容、良好的觀演環境等。劇場行業的地域分布呈現出一定的集中性。長三角、京津冀、川渝地區、珠三角等熱門地區的劇場類演出保持旺盛需求。同時,隨著文旅融合的深入發展,二線及以下城市的劇場市場也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2022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場館3199個,比上年末增加106個;觀眾坐席數246.83萬個,減少2.6%。其中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場館1052個,比上年末減少23個,全年共開展藝術演出4.35萬場次,比上年下降13.5%;藝術演出觀眾人次1424.16萬人次,下降8.8%。2023年上半年約有3249個藝術表演場館。
圖表:2019-2023年上半年劇場數量
資料來源:文旅部
全國劇場數量最多的省份是浙江和江蘇省。2023年,浙江省較成規模的劇院已有83家。杭州臨平大劇院、寧波文化廣場大劇院、慈溪大劇院、諸暨西施大劇院、溫州大劇院、麗水大劇院多點開花,在浙江的6座保利劇院成為促進文化傳播的優質載體。它們不僅帶動當地文化發展,更輻射到周邊區域,猶如一顆顆明珠,串聯起新的浙江大劇院版圖。浙江的大劇院如何在長三角共融共生,在滿足更多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做大做強做出特色。
政府對劇場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通過財政資金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及行業扶持計劃等手段,為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這將為劇場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未來,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觀眾需求的持續增長,劇場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
劇場行業正朝著多元化和創新化方向發展,不僅涵蓋多種藝術領域,還注重內容創新,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審美需求的結合點,推出更多原創劇目和優秀作品。技術創新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劇場藝術表演中,提升觀眾的觀演體驗。
劇場行業積極尋求與影視、旅游、教育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拓展市場份額。例如,為“看演出+順便旅行”的“藝術飛行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成為劇院面臨的新需求和挑戰,也是新的市場空間。包括票務系統、營銷手段、觀眾互動等方面的數字化改造。通過數字化轉型,劇場行業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和觀眾喜好,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劇場行業市場呈現出多元化、創新化、科技化、市場細分等發展趨勢,并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觀眾需求。然而,在政府支持和行業努力下,劇場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8年中國劇場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