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儲能行業供需分析及前景預測
近年來,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和碳中和目標推進,儲能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截至2024年9月底,中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約86%,預計到2030年,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超過3億千瓦。這一快速增長的背后,是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的提升和電力市場的逐步建設擴展,使得儲能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儲能行業按產品種類可分為光伏儲能、氫儲能、熱儲能等多種類型;按終端應用則可分為用戶側、電源側和電網側等領域。用戶側儲能主要面向家庭、工商業和微網等場景,實現電力自發自用和峰谷電價套利;電源側儲能則主要用于提升火電調頻響應能力和新能源發電的利用效率;電網側儲能則用于調峰、調頻和備用等,提升區域電網輸電能力。
在工商業儲能領域,近年來應用場景從最初的電力系統削峰填谷,逐漸拓展到新能源并網、微電網等領域,新能源配儲、獨立儲能、用戶側儲能項目快速推進。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全國工商業儲能備案數量超過3360個,江蘇、浙江、廣東備案數目與總容量均排名全國前三。
一、儲能行業發展趨勢
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為儲能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隨著科技的進步,儲能技術將不斷創新,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能等方面將得到顯著提升。新型儲能技術如液流電池、重力儲能、氫儲能等也將逐步得到應用和推廣。液流電池是儲能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突破,具有能量功率解耦、時長靈活、擴容方便、循環壽命長等優勢,前景廣闊。
產業鏈完善
中國儲能產業鏈上下游已基本貫通,產業優勢明顯。這些項目的落地和產業鏈的完善,將為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在加強供需對接,推動形成產業鏈融通發展的協同聯動機制。
政策支持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儲能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儲能技術的研發和市場應用。從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多項激勵措施,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融資支持等,為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印發的《廣州市推進新型儲能產業園區建設實施方案》就明確提出了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目標和路徑。
國際化發展
在“雙碳”背景下,儲能行業將成為推動能源轉型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力量。同時,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推進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儲能行業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中國儲能企業正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
二、儲能行業供需分析
供給方面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預測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新型儲能企業數量快速攀升。2022年,全國共有3.8萬家儲能相關企業新注冊成立,是2021年的5.8倍;而2023年,這一數字甚至攀升到7萬家,比2022年又增長了80%以上。無論是光伏、鋰電池,還是家電、化工等各個行業的企業,紛紛跨界涌入儲能行業。然而,這也導致了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風險。
需求方面
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的提升和電力市場的逐步建設擴展,儲能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在用戶側、電源側和電網側等領域,儲能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然而,由于儲能機制和市場機制尚不完善,以及儲能技術的成本較高和安全性等問題,儲能市場的有效需求還未能得到充分釋放。
供需平衡
為實現儲能行業的供需平衡,需要政府、企業和市場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強行業監管和政策引導,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企業應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市場應完善儲能機制和市場機制,推動儲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商業化發展。
三、儲能行業前景預測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全球能源轉型的推進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儲能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預計到2030年,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超過3億千瓦,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級別。
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科技的進步和產業鏈的完善將使得儲能技術不斷創新和升級。新型儲能技術如液流電池、重力儲能、氫儲能等將逐步得到應用和推廣,為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大對儲能產業的支持力度,出臺更多政策鼓勵技術創新和市場應用。同時,地方政府也將推出更多激勵措施,推動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國際化發展加速
中國儲能企業將繼續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推進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儲能行業將成為全球能源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2024年儲能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完善產業鏈、加強政策支持和推動國際化發展等措施,儲能行業有望實現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