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是用聲樂和器樂表現劇情的戲劇作品,是音樂與詩歌、戲劇表演、舞蹈、舞臺美術、服裝等結合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體裁,屬于傳統高雅藝術和古典藝術。歌劇在我國的發展歷程雖然不長,但已經成為我國藝術形式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歌劇行業產業鏈上游包括歌劇創作、編劇、作曲、導演等核心創意人才,以及舞臺設計、服裝設計、燈光音響等技術團隊,共同為歌劇的制作提供創意和基礎。中游則涉及歌劇的策劃、制作、排練和演出,由專業的歌劇院或制作公司承擔,確保歌劇作品的藝術水準和市場表現。下游則主要是票務銷售、衍生品開發等市場環節,通過有效的市場推廣和營銷策略,將歌劇作品推向廣大觀眾,實現產業鏈的價值轉化。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正步入一個繁榮發展的黃金時期,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應日益多樣化,滿足了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費也隨之實現了全面升級。中央財政在此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大力支持那些具有示范效應和引領作用的文化產業項目,并推動生產經營機制的創新,為文化消費市場帶來了勃勃生機。
從全國范圍來看,文化消費的規模在近年來迅速擴張。從2012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居民在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方面的支出已經從1262元增長至2084元,這一數據清晰地反映了文化消費在居民生活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同時,文化消費在人均消費支出中的占比也從10.5%微升至10.7%,盡管提升幅度不大,但考慮到整體消費水平的增長,這一變化依然體現了文化消費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回歸與重塑——2023年劇場類演出市場消費觀察》報告,劇場類演出的觀眾群體中,有72%的人年齡在18至34歲之間。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音樂劇在25歲以下的觀眾中占比最高,達到了40%。此外,報告還指出,在過去幾年里,一年內觀看4場及以上音樂劇的觀眾數量增長最為迅速,其占比從2019年的5%顯著提升至2023年的7%。年輕消費者群體對歌劇藝術的興趣正在迅速增長,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并喜愛上這一高雅的藝術形式。這種年輕化趨勢不僅為歌劇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預示著未來市場的廣泛可能性。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信息采集平臺監測和調研測算,2024年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7.33萬場,同比增長16.27%,票房收入208.10億元,同比增長41.10%,觀眾人數5736.65萬人次,同比增長17.51%。
2024年10月1日至7日國慶假期期間,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4.43萬場,按可比口徑較去年同期增長14.57%,票房收入22.09億元,增長25.88%,觀眾人數1169.97萬人次,增長13.28%。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歌劇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顯示:
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歌劇行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高清視頻錄制、網絡直播、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歌劇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讓更多觀眾能夠欣賞到高水平的演出。
在未來發展趨勢方面,歌劇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一方面,隨著國內文化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和觀眾對高雅藝術審美需求的提升,歌劇作為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藝術形式,正逐步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喜愛。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和非洲地區的歌劇市場正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增長活力,這些地區的觀眾對歌劇這一外來藝術形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隨著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歌劇市場在這些地區的發展空間愈發廣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歌劇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