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譽為跑車界“皇后”的瑪莎拉蒂,如今確實正面臨銷量暴跌和價格下滑的嚴峻挑戰。
銷量暴跌
根據乘聯會的最新數據,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情況如下:
2024年9月,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的進口銷量僅為38輛,同比暴跌87%,這一跌幅在超豪華品牌中最為慘烈。
從2024年1月至9月的銷量來看,瑪莎拉蒂的進口銷量分別為214輛、89輛、129輛、140輛、109輛、96輛、32輛、31輛和38輛,總計878輛,同比下滑79%。
此外,瑪莎拉蒂在全球市場的銷量也呈現出下滑趨勢。據Stellantis集團的最新官方數據顯示,瑪莎拉蒂第三季度銷量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60%,年初至今的銷量累計下降了58.3%。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規劃預測報告》分析
價格下滑
在銷量暴跌的同時,瑪莎拉蒂的價格也出現了明顯下滑。以Grecale格雷嘉為例,該車型在上海地區的經銷商報價已經降至50.08萬元起,相比廠商指導價優惠了15萬元,折扣力度相當大。同樣,瑪莎拉蒂Levante車型也面臨著大幅優惠,經銷商報價低至64.68萬元起,較指導價優惠了22萬元。
原因分析
瑪莎拉蒂銷量和價格齊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關稅調整:中國市場的關稅調整對瑪莎拉蒂等進口汽車品牌造成了一定影響。關稅下調導致市場觀望情緒上升,部分消費者選擇延遲購車,從而影響了瑪莎拉蒂的銷量。
市場競爭加劇: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加劇,特別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崛起,對瑪莎拉蒂等傳統豪華品牌構成了嚴峻挑戰。
品牌自身問題:瑪莎拉蒂在產品更新、營銷策略以及價格定位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導致品牌競爭力下降。例如,有消費者反映瑪莎拉蒂的內部裝飾粗糙,中控設計過時,缺乏創新。
瑪莎拉蒂的應對策略
為了應對銷量下滑的困境,瑪莎拉蒂也在積極尋求變革:
價格調整:通過大幅優惠來提升車型的性價比,吸引消費者購買。
管理層調整:瑪莎拉蒂中國已經換帥,新任總經理于瀚邦對中國市場較為了解,有望帶領瑪莎拉蒂中國走出困境。
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瑪莎拉蒂還需要在產品研發、營銷策略、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以提升品牌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瑪莎拉蒂正面臨銷量暴跌和價格下滑的嚴峻挑戰。為了擺脫困境,瑪莎拉蒂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來應對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升級。
瑪莎拉蒂報價已跌到50萬元
乘聯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9月,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的進口銷量分別為214輛、89輛、129輛、140輛、109輛、96輛、32輛、31輛和38輛,總計878輛,同比下滑79%。與此同時,瑪莎拉蒂的價格也扛不住了。以瑪莎拉蒂Grecale(格雷嘉)為例,2023款2.0T GT廠商指導價為65.08萬元-103.88萬元,在上海地區,經銷商報價僅為50.08萬元起,優惠15萬元,相當于打了七七折。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瑪莎拉蒂全球出貨量僅為0.65萬輛,同比下滑超50%;調整后虧損超過8200萬歐元(約合6.3億元人民幣)。瑪莎拉蒂是Stellantis集團旗下品牌,公開資料顯示,Stellantis集團旗下品牌還有阿巴斯、阿爾法·羅密歐、克萊斯勒、雪鐵龍、道奇、DS、菲亞特、Jeep、歐寶、標致等。
瑪莎拉蒂賣不動的事實并不局限于中國市場。據Stellantis的最新官方數據顯示,瑪莎拉蒂第三季度銷量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60%,年初至今的銷量累計下降了58.3%。由于在歐洲和北美等主要市場的汽車交付量有所下降,Stellantis集團第三季度凈營收同比下滑27%至330億歐元。面對全球汽車市場的電氣化浪潮,瑪莎拉蒂正在加速布局電動化戰略。
中國進口豪車數量銳減
實際上,在中國市場銷量遇冷的豪車品牌不僅僅是瑪莎拉蒂,今年1-8月,勞斯萊斯、賓利、法拉利、蘭博基尼、邁凱倫等豪車品牌在華銷量普遍出現兩位數下滑。
華為與多家車企合作的車型,都成為了自主品牌高端汽車的代表。9月24日,華為召開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發布了鴻蒙智行首款轎跑SUV智界R7,售價25.98萬元起,成為華為與奇瑞合作的第二款車型。比亞迪也是中國車企沖擊高端化的代表。
9月20日,比亞迪發布了全球首發搭載“易三方”專屬技術的新車騰勢Z9GT,起售價為33.48萬元。不過從超豪華汽車市場來看,仍然缺少中國品牌的“聲量”。據統計,超豪華車企保時捷、阿斯頓·馬丁和法拉利等豪華品牌的單車售價平均在200萬元以上。近年數據顯示,法拉利、阿斯頓·馬丁等超豪華車企毛利率在35%—50%,保時捷毛利率在25%—30%。
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分析
優勢:
新能源汽車行業以環保、節能和高效為特點,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能源汽車在續航里程、充電速度、安全性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提升,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此外,各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給予了政策支持,如購車補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對手: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對手眾多,包括國內外各大汽車制造商和新興科技公司。在中國市場,比亞迪和特斯拉作為兩大巨頭,持續穩固其市場地位。比亞迪憑借其成本控制優勢和內部電池供應鏈,在競爭中保持了較強的盈利能力;而特斯拉則以其品牌影響力、技術創新和全球化布局,繼續引領行業發展。此外,還有極氪、蔚來、小鵬等新興電動汽車品牌,以及大眾、豐田、寶馬、奧迪等傳統汽車制造商也在加速向電動汽車領域轉型,加劇了市場競爭。
相關企業:
上游企業:主要涉及原材料供應和核心零部件制造,如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這些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其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直接影響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和成本。
中游企業:主要為電動汽車整車制造企業,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等多種類型。這些企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
下游企業:涉及充電基礎設施、售后服務及電池回收利用等環節。這些企業為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完善的充電服務和售后保障,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應用。
重點企業情況分析
以比亞迪和特斯拉為例:
比亞迪:作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之一,比亞迪在電池技術、整車制造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其“刀片電池”技術提高了電池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降低了成本。同時,比亞迪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
特斯拉:作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領軍企業,特斯拉在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表現出色。其自動駕駛技術、電池管理系統等技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此外,特斯拉還通過全球化的生產和銷售網絡,不斷提升市場份額。
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存在問題及痛點分析
技術難題:雖然新能源汽車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面臨一些技術難題需要解決。如全固態電池的成本較高且尚未實現量產;智能網聯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礎設施挑戰:充電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一些地區的充電設施建設滯后,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
市場競爭壓力: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車企需要不斷創新以應對市場變化。同時,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產業鏈協同不足: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尚不夠緊密,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加強產業鏈各方的協同合作,形成高效的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
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政策的持續支持和市場的日益成熟,新能源汽車產業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欲獲悉更多關于新能源汽車行業重點數據及未來五年投資趨勢預測,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規劃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