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公共交通需求的增長,預計未來幾年軌道交通市場的增長率將繼續保持穩定或略有提升。中國軌道交通市場規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有望達到萬億元級別。
軌道交通是指運營車輛需要在特定軌道上行駛的一類交通工具或運輸系統,國家標準《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詞術語》中,將城市軌道交通定義為“通常以電能為動力,采取輪軌運轉方式的快速大運量公共交通的總稱。”隨著火車和鐵路技術的多元化發展,軌道交通呈現出越來越多的類型,不僅遍布于長距離的陸地運輸,也廣泛運用于中短距離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根據服務范圍差異,軌道交通一般分成國家鐵路系統、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三大類。軌道交通普遍具有運量大、速度快、班次密、安全舒適、準點率高、全天候、運費低和節能環保等優點,但同時常伴隨著較高的前期投資、技術要求和維護成本,并且占用的空間往往較大。
上游產業主要涉及鋼鐵、有色金屬、橡膠等原材料供應商,這些材料主要用于生產軌道車輛及其零部件。中游產業涵蓋了各類軌道交通裝備的研發設計與生產制造,如地鐵車輛、動車組、信號系統等,其產品不僅在國內占據主導地位,還成功出口至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下游產業主要包括線路建設和運營管理兩大部分。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及城際交通網絡不斷完善,這一板塊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軌道交通市場規模達到了約4500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該市場規模將增長至6000億美元左右,復合年增長率約為5%。
中國作為亞洲地區的重要市場,占據了全球軌道交通市場的較大份額。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9月,全國(不含港澳臺)54個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總客運量為25.8億人次,環比減少2.3億人次,降低8.2%,同比增加1億人次,增長4%。同比增速較8月的3.5%略有上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軌道交通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2023年全年,我國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16條,新增運營里程581.7公里,新增紅河和咸陽2個城市首次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全年實際開行列車3759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94.4億人次,進站量176.6億人次,客運周轉量2418億人次公里。全年客運量較2022年增加100.4億人次,增長51.7%。2023年年底,部分線路設備更新需求迫切,線網需提升,既有線改造任務及資金需求逐年上升,已成城軌交通持續重點。
東部地區以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人口基數,城市軌道交通發展遙遙領先,成為全國的領軍者。中部地區雖然起步稍晚,但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勢頭強勁。鄭州、長沙、合肥等省會城市,以及濟南、青島等沿海城市,是中部地區城市軌道交通的重要發展節點。西部地區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相對滯后,但也在穩步推進中。成都、重慶、西安等西部大城市,因人口規模、經濟水平和交通需求的不斷增長,成為西部地區城市軌道交通的主要發展力量。
中國軌道交通行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如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在上海成功下線,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智能運維、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軌道交通系統中,有效提升了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例如,大數據分析、物聯網(IoT)等新興技術也被廣泛用于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進一步增強了乘客體驗。
隨著“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倡議的推進,中國軌道交通企業將逐步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這將推動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的國際化進程,提升國際競爭力。政府將繼續加大對軌道交通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提供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軌道交通建設和發展。這將為軌道交通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軌道交通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呈現出智能化、綠色化、多元化融資和跨區域合作與互聯互通等特點。同時,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競爭格局將發生變化,國際化競爭與合作將加強,政策支持力度也將加大。這些趨勢和前景為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軌道交通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