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濟是指依托于林業產業所形成的經濟形式,具體是指林業培育部門和相關生產企業之間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組織管理,包括林業育苗、種植、修剪、砍伐以及加工生產的各個環節。
林業經濟不僅為社會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產品,還具有重要的生態效益,如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通過合理開發林業資源,還可以發展林下種植、林業旅游等多種經濟形式,從而實現林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全國范圍內,經濟林種植面積達到7億畝,林下經濟的開發利用也覆蓋超過6億多畝的林地面積。這些經濟活動不僅豐富了我國的農產品種類,還使得各類森林食物的年產量達2億多噸,人均占有量達到140公斤。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先后發布了《全國集體林地林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2014—2020年)》、《全國林下經濟發展指南(2021—2030年)》以及《林草中藥材產業發展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科學合理地規劃林下經濟的區域布局、明確重點領域,并探索多樣化的經營模式。這些政策鼓勵充分利用商品林地的優勢,高效發展林下經濟,同時也提倡在保護公益林生態功能的前提下,合理且適度地開發其林地資源,以推動林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我國的林業產業持續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總產值在近年來保持快速增長,2022產值達到8.04萬億元。在國際貿易領域,我國林產品的表現同樣亮眼,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了1800億美元的大關。我國在木漿、原木及鋸材的進口,以及木制家具、人造板和地板的出口方面,均穩居全球首位。
中國林業經濟行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包括上游的林業資源培育和保護、中游的林業資源加工和制造以及下游的林產品銷售和森林旅游等環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形成了以國有林業企業為主導、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林業經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全國發展林下經濟經營利用面積2000萬畝以上的省份有14個,產值500億元以上的省份有9個,其中江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產值突破1000億元。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廣西是南方重要集體林區、重要生態屏障,截至2023年底,全區林下經濟產值超過1300億元,惠及林農近1200萬人,林下經濟成為邊疆山區少數民族發展產業、振興鄉村的綠色引擎。
2023年,江西林業產業總產值突破65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今年上半年達到2892.43億元,同比增長8.7%。目前,全省建有油茶林1650萬畝,竹林1765萬畝,林下經濟總規模3762萬畝,經營面積、產量和產值均位居全國前列,帶動全省從業人員約800萬人次,“江西山茶油”“贛竹”等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目前,全國共有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677個、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75個、林特類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37個、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649個、國家森林康養基地96個。全國直接從事林業產業的就業人數達6000萬。林業經濟還面臨著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的機遇。通過加強對高附加值林產品的開發和利用,推動林業產業向高質量、高效益方向發展。隨著碳匯交易市場的成熟和發展,林業碳匯作為世界公認經濟安全有效的固碳方式,將為林業經濟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未來,林業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并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步伐。同時,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拓展新興領域等方式,推動林業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變,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林業經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