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電廠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在新能源大省和電力市場化改革先行地區,虛擬電廠的建設和運營取得了顯著成效。虛擬電廠是一種通過先進信息通信技術和軟件系統,實現DG、儲能系統、可控負荷、電動汽車等DER的聚合和協調優化,以作為一個特殊電廠參與電力市場和電網運行的電源協調管理系統。虛擬電廠概念的核心可以總結為“通信”和“聚合”。
虛擬電廠的應用范圍廣泛,涵蓋了多個領域,展現了其強大的功能與潛力。在電網輔助服務市場中,虛擬電廠通過聚合分散的小型發電單元及儲能設備,為電網提供調頻、備用容量等多種輔助服務,有效提升了電網的運行效率與可靠性。特別是在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的背景下,虛擬電廠能夠快速響應供需變化,平抑波動,保證電力系統的穩定。
虛擬電廠的協調控制優化大大減少了以往分布式資源并網對大電網造成的沖擊,降低了分布式資源增長帶來的調度難度,使配電管理更趨于合理有序,提高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2023年國內電力消費量為92241億千瓦時,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12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第二產業用電量607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用電量166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5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9%。
從發電量來看,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發電量總計為94564億千瓦時,其中:火電62657億千瓦時,占比為66.26%;水電12859億千瓦時,占比為13.6%;風電8859億千瓦時,占比為9.37%;太陽能發電5842億千瓦時,占比為6.18%;核電4347億千瓦時,占比為4.6%。
圖表:2023 年國內發電結構
資料來源: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統計數據整理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虛擬電廠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預測報告》顯示:
2023 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22 萬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6539 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增速比2022 年提高3.1個百分點,國民經濟回升向好拉動電力消費增速同比提高。各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3.6%、6.4%、6.6%和10.0%,同比增速逐季上升;受2022年同期低基數以及經濟回升等因素影響,四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明顯提高,四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為6.8%,與三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接近。
圖表:2021-2023 年國內全社會用電量(單位:億千瓦時)
資料來源: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統計數據整理
虛擬電廠市場競爭主體包括電力公司、能源管理公司、儲能設備制造商、分布式能源運營商等。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資源整合,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在市場中占據一定的份額。虛擬電廠代表性企業主要分布在中游領域,從中游虛擬電廠運營商的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的虛擬電廠企業分布最集中,企業數量較多,包括華為、南網科技、南網能源和科陸電子等。此外,浙江、山東、北京等地也分布有較多的虛擬電廠企業。根據企業的注冊資本和市場份額,虛擬電廠行業可以劃分為多個競爭梯隊。其中,注冊資本大于20億元的企業有華為、國電南瑞等;注冊資本大于10億元的企業包括科陸電子、東方電子、國網信通、特銳德、朗新科技等。
為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實現“雙碳”目標,國家和地方政府密集發布了一系列支持虛擬電廠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為虛擬電廠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進步,虛擬電廠將實現更高效、智能的能源管理和優化。這些技術將幫助虛擬電廠更好地聚合分布式能源、儲能系統、可控負荷等資源,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調節能力。
隨著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交易電量占比持續提升,交易類型日益多樣化。新能源發電比例的穩步增長,特別是風電和光伏的快速發展,正在激發輔助服務市場和日內現貨市場的活力,增強市場價格的彈性,為虛擬電廠提供了廣闊的盈利空間。虛擬電廠目前主要處于邀約型階段,未來將逐步邁向市場性階段和自主調度性階段。
虛擬電廠的應用場景已經從最初的電力調度和平衡擴展到電力市場交易、需求響應、能源管理等多個領域。未來,虛擬電廠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至更多領域,如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綠證交易等,形成多元化盈利模式。
綜上所述,虛擬電廠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向好,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競爭格局逐步演變,并且政策支持力度也將不斷加大。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虛擬電廠行業的快速發展,并為其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虛擬電廠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