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5G、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基建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數字化變革。數字技術的應用將極大提高工程項目的效率與質量,減少資源浪費,推動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基建行業指的是一些基礎建筑設施的行業。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于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
“新基建”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 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新基建更好服務于消費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從生產看,新基建為中國創新發展、綠色環保發展,特別是搶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創造基礎條件。
基本建設的內容主要有:①建筑安裝工程。包括各種土木建筑、礦井開鑿、水利工程建筑、生產、動力、運輸、實驗等各種需要安裝的機械設備的裝配,以及與設備相連的工作臺等裝設工程。②設備購置。即購置設備、工具和器具等。③勘察、設計、科學研究實驗、征地、拆遷、試運轉、生產職工培訓和建設單位管理工作等。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基建市場之一,其市場規模和投資力度均居世界前列。近年來,我國基建行業經歷了快速增長,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據統計,2022年我國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同比增長11.9%,達到了22.04萬億元。隨著全球及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基礎建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基礎建設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基建行業涵蓋了多個細分領域,主要包括建筑業、交通運輸業、電力行業、水利和環境治理、公共設施以及國防設施等。基建行業競爭激烈,市場集中度較低,參與企業數量眾多。國企、民企和外資企業紛紛進入基礎建設領域,形成了多元化的競爭格局。以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建筑、中國交建等為代表的大型央企和國企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具有顯著優勢,占據主導地位。同時,民營企業也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在細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基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顯示:
隨著國內基建市場的逐漸飽和,企業間的競爭愈發激烈。要在這一環境下脫穎而出,企業必須通過創新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益,并積極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國家對基建行業的政策調控逐步加強,尤其在土地、環保、融資等方面的限制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此外,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和融資平臺收緊,亦對基建項目的資金來源構成壓力。隨著基建項目的規模和復雜程度不斷提升,對企業的技術能力和人才儲備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府高度重視基建行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和引導。例如,《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旨在實現安全發展、綠色發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升級;《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則明確了新基建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此外,各級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本地基建行業的發展。政府通過增發國債、新增專項債等方式為基建市場提供了資金保障。例如,2024年中央財政將增發1萬億元國債用于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等,預計新增專項債4萬億元。
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各國政府和企業在基建項目中逐步引入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綠色基建不僅符合國家的環保政策,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未來,綠色基建將涵蓋更多領域,如環保能源、可再生資源利用、生態環保工程等。同時,綠色建材、綠色施工技術和綠色運維模式也將得到廣泛應用。
傳統基建領域如交通、水利、能源等仍需大量投資。這些領域構成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骨架,對于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以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新基建不僅有助于提升傳統產業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還可以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機會。
綜上所述,基建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市場規模龐大且持續增長、競爭格局多元化、政策環境有利且資金保障充足等特點。同時,行業也面臨著市場飽和、競爭加劇、政策導向與資金壓力以及技術與人才的雙重挑戰等問題。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支持,基建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基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