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截至2023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萬人,占總人口的15.4%。據國家衛健委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老齡化進程的加速以及養老保險服務需求持續增長,為養老保險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加快發展,建立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性逐漸凸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一、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
10月23日,中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進一步擴大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
2023年1月1日起,中國在北京等10省市啟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此次《通知》明確,按照“成熟一家,開展一家”的原則,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養老保險公司參與商業養老金業務。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延長試點期限,擴大試點區域。養老保險公司要立足客戶養老需求,豐富產品供給,改進業務流程,提升客戶消費體驗。加強風險管理,健全商業養老金業務相關監管規則。
2004年以來,我國陸續有10家養老保險公司獲批開業。最初,對此類機構的業務范圍并不清晰,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短期健康險業務,隨著市場充分發展,對“養老”二字的界別日益清晰,養老保險公司改革迫在眉睫。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養老保險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2023年年末,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彌補了養老保險公司缺乏專門監管規定的制度短板。《辦法》的發布,有利于增強養老保險公司監管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推動養老保險機構聚焦主業,更好參與和服務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
《辦法》落地應用后,養老保險公司應重新思考產品設計、企業定位以及公司戰略,未來的路該怎么走。
二、我國10家養老險公司正處轉型陣痛期
目前,我國10家養老險公司(太平養老、平安養老、泰康養老、國民養老、大家養老、新華養老、恒安標準養老、國壽養老、長江養老、人保養老)正處于轉型的陣痛期。
近年來,泰康養老的業績起起伏伏。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關口,達到118.64億元,此后連續增長至2023年的275.78億元。
營收增長勢頭較為強勁,盈利情況卻不盡如人意。8月,泰康養老發布2024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繼2023年巨虧19.7億元之后,2024年上半年,泰康養老實現凈利潤-14.76億元,近一年半內合計虧損34.46億元。
有業內人士直言,當前養老險公司盈利困境的根源復雜多樣,不僅根植于承保端業務結構調整的深層挑戰,更直接受到了資本市場劇烈波動的深刻影響。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中國養老保險行業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政府對養老保險行業的扶持和指引政策相繼出臺,包括稅延養老保險試點與個人養老金銜接的相關政策,以及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這些政策為養老保險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從產品與服務方面來看,養老保險行業正在向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保險公司和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斷推出更為全面、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想要了解更多養老保險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養老保險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報告對我國養老保險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養老保險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養老保險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養老保險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