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分類比較多,新型農業包括設施農業、無土農業、特色農業、包裝農業、彩色農業、知識農業、精準農業、旅游(觀光)農業、外向型農業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品質、健康、綠色的農產品需求在不斷增加,這為新型農業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新型農業行業發展迅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在于融合了現代科技、環保理念和市場導向,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加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生產及經營體系的關鍵舉措,有助于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提升農民收入水平,并對鄉村振興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動新型農業的快速發展。例如,國家鼓勵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拓展食物開發新空間,積極發展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并集中連片推進老舊設施改造提升。此外,政策還鼓勵發展集約化育苗,以及基質、水培等無土栽培方式,特別是在大中城市周邊布局建設植物工廠。這些政策為新型農業市場提供了有力保障。
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它們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同時,這些新型經營主體也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截至2023年10月末,納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近400萬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221.6萬家,組建聯合社1.5萬家。全國超過107萬個組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服務面積超過19.7億畝次,服務小農戶9100多萬戶。
數據顯示,半數以上的家庭農場年經營收入在10萬—50萬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年凈利潤11.6萬元。農民合作社年經營收入6309.2億元,成員人均可獲得盈余二次返還1460.4元。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業務涵蓋糧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生產經營,其中,88%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種養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從事生豬產業的分別有21.7萬個、13.2萬家,比上年增長17.1%和1.9%,從事農機植保服務業的數量持續增長,從事電子商務、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勢頭強勁。
目前,新型農業市場正逐步實現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農業+”的發展模式。例如,農家樂、鄉村旅游、農產品電商等新業態的興起,為農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農業產業園模式、休閑農業模式等也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推動了新型農業市場的創新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新型農業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型農業市場正逐步實現智能化、精細化生產。這些技術能夠實時監測土壤、氣候等農業生產環境,為農民提供精確的種植建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同時,農業機器人、智能農機等設備的廣泛應用,也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政策支持、科技進步、市場需求、產業融合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共同推動了新型農業快速發展。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市場的不斷拓展,新型農業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新型農業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及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