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肉類生產和消費大國,受傳統飲食習慣的影響,豬肉一直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肉類來源,是“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傳統飲食習慣影響,我國肉類消費以鮮肉為主,目前我國肉制品產量占全部肉類生產總量的比例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低。
豬肉深加工行業是食品加工業的關鍵分支,專注于將原生豬肉轉化為多樣化、高附加值的食品產品。該行業通過精細加工,如切割、腌制、熏制、熟化等工藝,生產出火腿、香腸、臘肉、肉丸等眾多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
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生豬養殖、飼料供應及屠宰加工等環節,為深加工提供原料;中游則是深加工企業,通過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將原料轉化為各類深加工產品;下游則涵蓋分銷、零售及終端消費,滿足市場對豬肉深加工產品的多樣化需求。
2023年全國范圍內的產能持續攀升,導致市場整體呈現出供過于求的局面,價格因此長時間處于較低水平,給屠宰行業帶來了不小的盈利壓力。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國生豬出欄量達到了72662萬頭,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8%;同時,全國豬肉產量也實現了5794萬噸的佳績,同比增長4.6%,這兩項數據均達到了歷史第二高位。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豬肉的平均批發價格從年初的26.01元/公斤下滑至年末的20.45元/公斤,降幅高達約21.4%。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消費升級的推動,豬肉深加工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在銷售渠道方面,C端市場正經歷著顯著的變革,線上涌現出眾多新零售模式,如抖音等直播電商平臺、小紅書等社交電商平臺以及社區團購等新興形式,它們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便捷和多樣的購物體驗。與此同時,線下市場也在發生轉變,精品超市和便利店逐漸嶄露頭角,部分取代了傳統商超的地位,成為消費者購買肉制品的新選擇。
近年來,豬肉深加工行業在技術研發和工藝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穩定性,減少了人工操作帶來的誤差和食品安全風險。新工藝和新設備的應用推動了產品品質的提升和市場的拓展。例如,生物技術和保鮮技術的應用延長了產品的保質期,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豬肉深加工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豬肉深加工行業競爭激烈,既有雙匯、金鑼、雨潤食品等大型企業占據市場領先地位,也有眾多中小企業在市場中尋求差異化發展路徑。大型企業憑借品牌、技術、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中小企業則通過創新產品、提升品質、優化服務等方式,努力在市場中尋求一席之地。隨著餐飲行業的規模化和連鎖化趨勢加強,B端市場中餐飲品牌及團餐等業態所占的市場份額日益擴大。這一趨勢為上游供應商提供了更多機會,特別是那些能夠提供高品質食材的企業,有望在這一背景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份額。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環保要求的提高,產業鏈整合成為豬肉深加工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企業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效率。這不僅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響應速度,還能增強整個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未來,隨著消費升級和人口增長的持續推動以及政策的支持,該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豬肉深加工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