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我國自古以來傳統飲食文化影響,豬肉至今都占據著我國居民日常肉類消費的最大份額,成為最主要肉食來源。近年來,我國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占比維持在50%左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出欄36395萬頭,同比減少1153萬頭,下降3.1%;2024年6月底,全國生豬存欄41533萬頭,較上年末減少1889萬頭,下降4.4%。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038萬頭,較上年末減少104萬頭,下降2.5%。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生豬產業也逐漸脫離傳統養殖方式,走出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生態養豬場是一種將豬只養在自然景觀優美、環境干凈衛生的場地上,并充分運用節能環保、循環利用等技術手段的養殖模式。
近年來,生豬養殖業面臨著多重挑戰,包括生豬疫病的頻發、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以及飼料原料價格的持續攀升,這些因素共同對生豬養殖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并顯著推高了養殖成本。在此背景下,規模養殖場憑借其規模效應成為了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規模養殖場的優勢在于,隨著生豬生產規模的擴大,能夠更有效地分攤固定成本,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進而提升整體收益。這種規模效應不僅體現在經濟成本的降低上,更在于管理效率和技術應用的提升。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率從2017年的46.9%提升至2022年的65.1%。
隨著生豬產業的快速發展,生豬養殖用地資源越來越緊張,生豬養殖進一步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是必由之路。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發布了《生豬多層養殖技術指導意見》,生豬養殖用地資源緊張,發展養殖業需向立體要空間,提升設施農業高度集約化、標準化、設施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為生豬多層養殖的新模式發展奠定基礎。
2023年11月,生態環境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要求種植業、養殖業單位農產品等甲烷排放強度“十四五”期間穩中有降、“十五五”期間進一步降低。加強甲烷排放監測、核算、報告和核查體系建設,養殖場等大型排放源定期報告甲烷排放數據。推進農業等領域甲烷排放控制,到 2025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2030年達到85%以上。建立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制訂畜禽養殖及廢物資源化利用甲烷排放控制技術規范等。
相對于傳統養殖方法,生態養豬場更加注重豬只的健康和生長環境,不再使用傳統的“密集飼養模式”,而是讓豬只放養在寬闊的場地上,這樣豬只的吸氧量大,有利于其健康成長,同時也有助于降低養豬成本。此外,生態養豬場還強調對糞污的有效處理,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從而實現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態養豬場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生態豬肉作為綠色食品的代表,因其無抗生素、無激素、無重金屬殘留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這種消費趨勢推動了生態養豬場行業的快速發展。
未來,生態養豬場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綠色食品需求的不斷增加和政府對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生態養豬場將成為養豬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生態養豬場將在飼養管理、疾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率和豬肉品質。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態養豬場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