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苗木培育行業正處于“優化整合、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盡管全國育苗面積和苗木產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市場需求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高品質苗木的需求持續增長,而常規“大路貨”低端苗木則面臨滯銷問題。
隨著“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推進,以及《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十四五”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等政策的實施,苗木在生態修復方面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抗逆性強的生態修復用苗、珍貴鄉土樹種和經濟林樹種苗木成為市場新寵。
苗木培育是指通過種子、種苗、扦插等方法來培養樹木的過程。它是園林綠化、林木種植和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于植物的生長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綠化和園藝需求持續增長。苗木作為園林綠化的重要材料,其需求量在城市景觀改善、公園建設、居民庭院裝飾等方面均有顯著提升。據統計,2022年全國育苗面積約為112萬公頃,年可出圃苗木(可供造林用苗量)約為287億株,苗木實際使用量為95億株,相比2020年分別減少了20%、22%和26%。
全國著名的苗木產地包括遼寧開原、江蘇沭陽、浙江蕭山、山東泰安、山東青州、河南鄢陵、湖南長沙、安徽肥西等地,這些地區苗木產業集中,生產規模大,品質優良。
近年來,安徽省來安縣積極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林業發展建設,積極培育特色林業經營主體,將發展苗木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建立起“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苗木產銷模式,形成了以舜山鎮林橋村、雷官鎮埝塘村、國有林企三大板塊為核心的種植基地。
目前,來安林業產業集聚壯大、蓬勃發展,逐步形成以舜山、雷官兩鎮為核心的18萬畝苗木花卉基地,遍布來安縣12個鄉鎮和5個國有林業企業;苗木花卉從業人員4.5萬人,苗木花卉年銷售9000余萬株,年銷售額突破16億元,林農戶均經營年收入達萬元以上。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苗木培育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我國林木種苗行業的發展歷程相對較短,起步較晚,因此目前面臨著發展不均衡的現狀,這種不均衡不僅體現在行業內部,還顯著地表現在地域之間的差異上。從整體上看,我國林木種苗市場呈現出一種矛盾的狀態:一方面,苗木總量看似過剩,市場上供應的苗木數量眾多;另一方面,卻存在著結構性的供給不足,即高品質、符合特定需求的苗木供不應求,而一些低品質、常規化的苗木則面臨著滯銷的問題。
當前,國內種苗市場的供給端格局以數量龐大的中小型苗圃為主導,這些苗圃普遍存在經營分散、組織化程度不高的問題。這種分散的經營模式導致在種苗生產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統一規劃和科學管理,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和市場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不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行業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推動,產業化大型苗圃已經開始嶄露頭角。這些大型苗圃不僅具備更強的資金實力和技術支持,還擁有更高的組織化程度和規模化生產能力。它們通過引入現代化管理模式、先進技術和設備,以及建立完善的銷售網絡和物流體系,實現了種苗生產的標準化、集約化和品牌化,有效提升了種苗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國土綠化形勢和任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科學造林綠化和提高森林質量在數量上、品種上和質量上都對種苗生產提出了新要求。《全國國土綠化規劃綱要(2022-2030年)》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國規劃完成造林種草等國土綠化5億畝,治理沙化土地面積1億畝。
據此測算,全國每年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復任務約3400萬畝左右,約需要各類苗木40多億株。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苗木培育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