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糧食面積的25%,產量約占全國糧食產量的30%,全國60%的人口以稻米為主。水稻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
2024年全國早稻總產量563.5億斤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早稻播種面積4754.8千公頃(7132.2萬畝),比2023年增加21.7千公頃(32.5萬畝),增長0.5%。全國早稻單位面積產量5925.4公斤/公頃(395.0公斤/畝),比2023年減少61.6公斤/公頃(4.1公斤/畝),下降1.0%。全國早稻總產量2817.4萬噸(563.5億斤),比2023年減少16.3萬噸(3.3億斤),下降0.6%。
早稻廣泛種植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南方省份,今年多地遭遇多輪強降雨。早稻減產警示我們,氣候災害仍是當前影響糧食產量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的報告《2024年版稻谷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據經濟日報報道,早稻減產對國內稻谷穩定供應的影響非常有限,無礙糧市穩定大局。
我國擁有悠久的稻作歷史和豐富的水稻遺傳資源,作為世界上主要的稻谷種植國之一,稻谷產業在我國國計民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構建和完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關鍵一環,對于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推動稻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更是實現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的必由之路。
中國稻谷行業現狀調研
近年來,盡管我國稻谷種植面積呈現下降趨勢,但令人欣慰的是,稻谷總產量并未出現大幅滑落。這一穩定表現不僅彰顯了我國農業生產的韌性和潛力,也反映了我國農業科技的進步和農民種植技術的提升。
從長期來看,進一步提高糧食防災減災能力,是有效應對氣候災害的重要舉措。應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旱能澆、澇能排,真正實現旱澇保收。
高標準農田建設涵蓋了土地改良、水利設施建設、土壤保持、農業生產設施完善等多個方面。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能夠帶來畝產的提升,也被認為能夠提高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中提及“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從各地實踐看,平均每畝節本增效約500元,有效增加了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年版稻谷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分析:
農業農村部調研發現,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機械化水平比一般非項目區要高15~20個百分點,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的規模經營流轉率一般比非項目區要高30個百分點。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的新型經營主體占比比非項目區要提升20個百分點以上。這些都表明,高標準農田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功不可沒。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支撐性重大工程。今年,中央提高投入標準,比往年翻了近一番,全面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和水平。
目前,全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多畝,占耕地面積一半以上,畝均產能提高10%左右。今年,農業農村部優化建設布局,將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優先建成高標準農田。
想要了解更多稻谷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年版稻谷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報告對我國稻谷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稻谷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稻谷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稻谷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