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包括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這些問題促使環境工程行業在污染治理、生態保護、資源回收與利用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長。
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能源局等聯合發布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指出,到2030年,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提升,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碳達峰與空氣質量改善協同推進取得顯著成效;水、土壤、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領域協同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環境工程涉及對空氣、水、土壤等環境介質的污染控制與管理,以及廢棄物的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旨在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安全和可持續的人類生存環境。
在“十三五”規劃實施期間,生態環境部協同財政部,有效管理并運作了四大類生態環境專項資金,具體涵蓋了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以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這一系列資金旨在全面推動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累計投入金額高達2248億元人民幣,為改善全國環境質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財力支撐。
據測算,2022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2.22萬億元,較2021年增長約1.9%, 增速同比下降9.9個百分點。其中環境服務營業收入約1.44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2%,增速同比下降17.1個百分點。2018-2022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5%。近年來,非均質介質污染環境修復技術、活性污泥-膜技術、零排放技術等創新技術不斷涌現,并在實際應用中展現出卓越效果。這些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不僅提高了環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也推動了環境工程行業的整體發展。
《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3年,我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大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穩中改善。
全國優良天數比例為85.5%,環境空氣質量保持長期向好態勢。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重點流域水質改善明顯,長江、黃河干流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此外,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其中,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版環境工程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顯示:
目前,環境工程行業正在經歷技術和服務質量的雙重提升。大型企業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能夠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環保工程服務。同時,一些中小型企業也在通過專業化、差異化的服務,不斷拓展市場份額。然而,市場上也存在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需要進一步優化供給結構。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土綠化、到2050年基本建成美麗中國的目標,并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十四五”時期,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環境工程行業將迎來智能化、數字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機遇。技術進步將推動產業向更高效、更環保的方向前進。同時,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各國政府和企業對環保工程的投資力度將不斷加大,為環境工程行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版環境工程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