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農產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方法,將農業的主、副產品制成各種食品或其他用品的一種生產活動。是農產品由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包括糧食加工、飼料加工、榨油、釀造、制糖、制茶、烤煙、纖維加工以及果品、蔬菜、畜產品、水產品等的加工。
農產品加工過程及采用方法因產品種類及消費要求的不同而定。農產品加工可以縮減農產品的體積和重量,便于運輸,可以使易腐的農產品變得不易腐爛,保證品質不變,保證市場供應;還可以使農產品得到綜合利用,增加價值,提高農民收入。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加強了農產品加工研發力度, 取得了一大批有影響、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并得到應用。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 農產品質量普遍提高, 一方面, 推廣良種和先進實用技術, 農產品優質率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 農業機械化全面提速, 農民生產效率得到提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2018年以來,我國農副食品加工業市場規模整體呈增長趨勢。到2021年,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4107.6億元,同比增長10.9%。這一增長趨勢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繼續保持。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4年1-6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7萬億元,同比增長1.1%,表明農副產品加工行業在保持穩健增長的同時,也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發展潛力。
農副食品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山東、安徽、河南、黑龍江、新疆等地,其中山東是農副食品加工企業主要注冊的熱土。這些地區憑借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成為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的重要集聚地。我國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的集中度相對較低,深加工產業相對落后。但近年來,行業整合速度加快,涌現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如金龍魚、新希望、海大集團等。這些企業在技術研發、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市場份額逐步擴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我國農產品加工技術相對落后,加工過程缺乏技術創新和科技支持。許多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加工方法,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質量不穩定。因此,加強技術創新和科技支持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環保壓力逐漸增大。企業需要關注環保材料的應用和綠色生產技術的推廣,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政策支持、消費升級和市場需求增長為農產品加工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技術創新資金支持等,促進了企業的投資信心和行業結構優化。同時,消費者對高品質、高附加值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為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農產品加工向深度、精度及專用化方向發展。隨著農產品直接消費需求的下降, 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 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品結構開始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 主要農產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達到30%以上。開發出各種等級的專用面粉、玉米粉、變性淀粉、各種專用油、系列植物蛋白, 研制成功具有高附加值的低酚棉籽蛋白發泡粉和乳化劑。新技術在農產品加工業中逐步應用, 例如微波技術、速凍技術、真空壓力技術、膜分離技術、擠壓膨化技術、超微粉碎技術、微膠囊技術以及電子技術等與自身相比技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企業需要加強環保意識和技術應用,推動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和智能化發展將推動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的轉型升級。企業需要加強科技研發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加強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的智能化水平和競爭力。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實現產業鏈協同發展,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推動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綜上所述,農產品加工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規模持續擴大、需求多樣化與品牌化、區域分布集中與競爭格局優化等特點。面對技術挑戰和環保壓力等挑戰,行業需要抓住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增長等機遇,加強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推動綠色化、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以及產業鏈整合與延伸等發展趨勢的實現。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農產品加工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