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這意味著我國已全面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老齡化趨勢的深入,照護老人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從健康管理到智能穿戴,智能化科技適老產品正逐步滲透到銀發群體。
當前,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技術的結合正在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這一浪潮之下,“機器人協助養老”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科幻故事。養老機器人是一種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智能機器人,它集成了多種先進技術,如人工智能、傳感器技術、機械臂技術等,旨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滿足其多樣化的照護需求。
養老機器人市場主要分為康復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和陪伴機器人等細分領域。這些機器人各具特色,能夠滿足老年人在不同方面的需求。例如,護理機器人可以協助老年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動,陪伴機器人則通過語音交互、面部識別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
相關數據測算,“十四五”時期,我國平均每年新增60歲以上老人1000萬左右。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老人的比例高達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在此情況下,解決養老服務中供給與需求之間不匹配的問題迫在眉睫。
《“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強調,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動老齡事業與產業、基本公共服務與多樣化服務協調發展,努力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當中也明確提出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包括發展智能輪椅、移位機、康復護理床等生活照護產品,以及擴大認知障礙評估訓練、失禁康復訓練、用藥和護理提醒、睡眠障礙干預等設備產品的供給。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養老機器人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鑒于勞動力資源的日益緊缺以及醫療、護理、陪伴、家政等全方位養老服務需求的激增,“機器人+養老”的融合模式已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應對養老挑戰、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的一種切實可行且前景廣闊的創新方式。這種模式不僅能夠有效緩解人力資源緊張的問題,還能通過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手段,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準、高效、溫馨的養老體驗。上海日前正式發布的《上海市推進養老科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讓“AI+機器人”養老模式備受期待。
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物聯網等前沿科技的快速發展,為養老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智能養老機器人市場分析報告》稱,2022年中國智能養老機器人行業產需量分別為1.63萬、1.55萬套,分別同比增長79.1%、74.2%。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養老機器人在功能、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提升。例如,一些先進的養老機器人已經能夠實現自動感應、負壓抽吸、溫水清洗、暖風烘干等多種功能,大大提高了護理效率和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日益多樣化。他們渴望擁有更加獨立、舒適、安全的晚年生活,而機器人無疑能夠幫助滿足他們的這些需求。在不久的將來,養老機器人將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產品。未來養老機器人行業將更加注重技術的融合創新和應用拓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養老機器人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