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我國每年的生活垃圾產量以“億噸”來計算。據住建部統計,2020年、2021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約為2.4億噸、2.5億噸,且呈增加趨勢。
根據住建部數據,2022年我國城市、縣城生活垃圾清運量分別達到 2.44億噸、0.67億噸。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長,生活垃圾產生量不斷增加,給垃圾處理帶來了巨大挑戰。
生活垃圾處理對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有效的垃圾處理,可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降低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生活垃圾處理專指日常生活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以及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的處理,包括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清掃、分類收集、儲存、運輸、處理、處置及相關管理活動。
我國當前處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手段涵蓋堆肥、焚燒以及衛生填埋三種方式,這些方法在日常垃圾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了推動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我們必須從戰略性的高度出發,進行深思熟慮的規劃與實施。
為了促進生活垃圾處理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中提到的“到2025年底,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焚燒處理能力占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的65%左右。”
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如焚燒發電、生物處理等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些技術不僅提高了垃圾處理的效率,還實現了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在“碳達峰、碳中和”和垃圾分類的雙重政策背景下,垃圾焚燒發電不僅可以實現固廢的無害化處理,同時也可以實現綠色發電的目標。隨著近幾年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加速投運,截至2022年底,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已達到80.47萬噸/日,縣城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19.48萬噸/日,焚燒處理率分別為79.8%、55.2%。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
實現垃圾處理的產業化,意味著要將垃圾處理視為一個具有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的產業來運營,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末端處理環節。這要求我們不僅要關注處理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還要注重產業鏈條的構建與完善,包括垃圾收集、分類、運輸、處理以及資源化利用等各個環節的協同發展。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政策支持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目前,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特點。一些大型企業如海螺創業、格林美、瀚藍環境等在垃圾處理、余熱利用和裝備制造等領域具有突出的技術優勢和市場表現。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資源整合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在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
未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該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并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報告對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