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國家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中國正在進入文化塑造與旅游體驗相融合的新文旅時代,文旅行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2023年中國文化旅游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同比增長75.49%。
暑期已至,各地文旅熱度持續升溫,全年最長的旅游高峰期正加速奔赴而來。暑運期間,親子游、避暑游和畢業游需求旺盛,火熱的研學游也陸續展開,成為文旅消費主力軍。
據了解,各地將在暑期舉辦超4000項約3.7萬場次文旅消費活動,推出發放消費券、票價優惠、消費滿減、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
暑期全國將發放超4億文旅惠民補貼
全國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費季主場活動7月17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辦。31個省(區、市)同步開展暑期系列文旅消費促進活動,推出消費券、票價優惠、消費滿減、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各地、各支持機構共將發放超4億元文旅消費惠民補貼,讓優質文旅產品惠及更多居民游客,更好服務人民群眾暑期美好生活需要。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分析:
7月,中國多地氣溫“火力全開”。高溫之下,“烤熱”了避暑旅游。業內專家表示,在高溫天氣影響下,今年避暑旅游的熱度將持續走高,寧夏、甘肅、新疆等長線旅游產品可能出現大幅增長。在白天的“清涼游”蓬勃發展的同時,“夜經濟”亦保持旺盛活力,北京、天津、濟南等地紛紛推出夜游產品,多個景區及公園開放夜游項目,吸引大量“消夏”游客。
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異性為誘因,以文化的碰撞與互動為過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為結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特征。
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
中國文化旅游從宏觀上可分為歷史文化層、現代文化層、民俗文化層和道德倫理文化四個層面。歷史文化層即以文物、史記、遺址、古建筑等為代表;現代文化層以現代文化、藝術、技術成果為代表;民俗文化層以居民日常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祭祀、婚喪、體育活動和衣著服飾等為代表;道德倫理文化層以人際交流為表象。
從微觀層面又有文化遺產旅游、主題公園旅游、鄉村文化旅游、節食會展旅游、體育文化旅游等主要形式,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
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文化旅游產業鏈上游主要是文化研究單位、文化產品生產商以及文化旅游開發投資商;在上游將文化旅游規劃和資金到位后,經由建設單位建設完成中游主題公園、體育場館、博物館等文化旅游項目地。
中游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完成后再經由廣告媒體和旅游社推送給文化旅游消費者--游客。從國民經濟的角度來看,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能夠拉動全民經濟的增長,加速交通、餐飲、服務業的繁榮,帶來直接的就業和稅收貢獻。同時文化旅游產業也能夠促進景區的設施建設和游客接待能力的提高,從而提升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
報告在總結中國文化旅游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文化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文化旅游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文化旅游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文化旅游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