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直銷銀行APP確實迎來了下架潮,多家直銷銀行APP官宣退場,并將其功能業務整合至手機銀行APP中。
一、多家直銷銀行APP下架情況
漢口銀行:
7月3日,漢口銀行發布公告稱,為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該行手機銀行APP和直銷銀行APP已進行全面整合和優化升級,原直銷銀行APP業務已遷移至手機銀行APP,直銷銀行APP將于2024年7月9日關停下線。
哈密市商業銀行:
哈密市商業銀行也于近日宣布,自7月11日起停止“哈密商行直銷銀行”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工作,直銷銀行全部功能和服務已遷移至該行手機銀行APP中。
東莞銀行:
東莞銀行直銷銀行APP已于今年6月28日從各大應用商店下線,并停止下載和功能更新,該行直銷銀行APP中貸款業務功能、投資模塊業務等相關功能相繼轉入東莞銀行App等平臺。
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直銷銀行APP、PC版與民生銀行手機銀行APP進行整合,進一步體現了直銷銀行APP向手機銀行APP遷移的趨勢。
二、直銷銀行APP下架原因分析
功能重復與同質化:
直銷銀行APP與手機銀行APP在功能上存在較大重疊,如均提供存貸款、理財等金融服務,導致客戶更傾向于使用功能更加齊全、便捷度更高的手機銀行APP。
客戶黏性低與獲客優勢不足:
相較于手機銀行APP,直銷銀行APP在客戶黏性方面表現較弱,且獲客成本較高,難以形成穩定的客戶群體。
風控制度與合規要求:
部分直銷銀行APP在風險控制方面存在不足,難以滿足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影響了其長期穩定發展。
銀行數字化轉型策略:
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發展,銀行機構需要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入產出比。直銷銀行APP作為傳統銀行線上渠道的補充,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失去優勢,因此被整合或關停成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策略的一部分
三、未來展望
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發展:
盡管多家銀行直銷銀行APP宣布關停或整合,但獨立法人模式的直銷銀行仍具有發展潛力。例如,百信銀行和郵惠萬家銀行等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在經營上相對獨立,能夠更好地利用母行資源并開展差異化競爭
直銷銀行APP的差異化發展:
對于仍保留直銷銀行APP的銀行而言,應注重差異化發展策略。通過提供特色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及優化用戶體驗等方式來提升客戶黏性和市場競爭力。
直銷銀行APP的下架潮是銀行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策略調整的結果。隨著手機銀行APP功能的不斷完善和體驗的優化以及監管要求的日益嚴格,直銷銀行APP逐漸失去優勢并被整合或關停成為大勢所趨。然而,獨立法人模式的直銷銀行和差異化發展的直銷銀行APP仍具有發展潛力。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分析
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現狀呈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點和趨勢:
一、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
政策推動:在政策層面,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等文件均強調了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性,為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導。
技術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為銀行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和準確性,還推動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二、線上化趨勢明顯
業務線上化: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業務實現了線上化辦理。用戶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渠道即可完成大部分銀行業務,無需再到線下網點辦理。這不僅提高了用戶體驗,還降低了銀行運營成本。
電子渠道替代效應:電子渠道對銀行網點的替代效應愈發明顯。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截至2024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退出數量達到1108家,其中包括大量支行和網點。這反映了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對線下網點的整合和優化。
三、數據治理成為關鍵
數據價值凸顯:數據已成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銀行需要高度重視數據治理工作,提升數據質量、數據標準和數據安全性。通過數據治理,銀行可以更好地挖掘數據價值,為業務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數據驅動決策: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銀行越來越依賴于數據驅動決策。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銀行可以實現對客戶行為的精準分析,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四、組織架構與業務模式調整
組織架構優化:為了適應數字化轉型的需要,銀行紛紛對組織架構進行優化調整。一些銀行通過設立數字金融部門或金融科技子公司等方式,加強科技研發和應用能力。同時,銀行也在推動業務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提高內部協同效率。
業務模式創新:在數字化轉型的推動下,銀行業務模式不斷創新。銀行通過引入開放銀行、場景金融等新型業務模式,拓展服務邊界和客戶群體。同時,銀行也在探索利用區塊鏈、數字貨幣等新技術推動業務創新和發展。
五、挑戰與應對
挑戰:盡管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傳統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瓶頸;同時,如何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也是銀行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應對: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銀行需要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同時,也需要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的合作與交流;此外,還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和合規工作,確保數字化轉型的穩健推進。
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現狀呈現出加速推進、線上化趨勢明顯、數據治理成為關鍵、組織架構與業務模式調整以及面臨挑戰與應對等特點。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支持,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將繼續深化并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一、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總體規模擴大: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預測,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63.8萬億元,顯示出數字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持續增長的態勢。
細分領域增長:數字經濟的各個細分領域,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等,都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推動整體市場規模的擴大。
二、技術創新與應用深化
新技術賦能:隨著AI、6G及衛星相關業務的發展,算力網絡基礎能力供給有望持續增強,新技術變革將不斷賦能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其應用場景將日趨多元化,催生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
數字化轉型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將進一步深化,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三、數據要素市場快速發展
數據資源價值化:數據資源將逐漸成為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資產化進程將加快,圍繞數據資產化的技術體系、服務體系和監管體系將逐漸形成。
數據流通與交易:全國統一的數據市場規則將開始建立,數據在流動中更好地體現其價值,數據安全可靠流通體系將加快構建,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四、產業生態與集聚效應顯現
產業生態融合: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數字生態將進一步融合,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速,為產業集群實現協同奠定基礎。
產業集聚加速:數字產業將加速“聚鏈成群”,形成集聚化、高端化、智能化、無邊界的發展特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將成為數字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區域。
五、綠色化與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轉型與綠色化融合:“數字”與“綠色”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關鍵詞,數字化與綠色化將進一步深度融合,企業通過數字化實現更高水平的綠色化,通過綠色化獲得更高價值的數字化。
碳中和路徑探索: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賦能將助力提前實現碳達峰,優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生產制造和流通消費環節的生產效率。
六、國際合作與治理加強
跨境數據貿易突破:跨境數據貿易作為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2024年有重要突破,相關的技術、法規體系初步建立,中國將成為建立數據互聯互通、互利互惠的貿易規則的倡導者和先行者。
全球數字治理:中國將在全球數字治理秩序建立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的協同發展,涌現更多全球數字合作與治理新興平臺。
七、政策支持與人才培養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將繼續出臺政策措施,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包括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等。
人才培養與引進:高水平復合型數字人才數量將呈現爆發式增長,人才能力水平顯著提升,有力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2024年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將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技術創新與應用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快速發展,產業生態與集聚效應顯現,綠色化與可持續發展趨勢明顯,國際合作與治理加強,政策支持與人才培養力度加大。這些趨勢將共同推動數字經濟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國際合作與交流將進一步加強。數字經濟具有全球性特征,各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將促進數字技術的共享和創新。中國作為數字經濟大國,將在全球數字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建立更加開放、包容、平衡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數字經濟將與其他領域深度融合。例如,數字技術與綠色發展的結合將推動數字經濟向低碳、環保方向發展;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結合將促進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數字技術與服務業的結合將催生更多新型服務業態和商業模式。
2024年數字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善、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深度融合、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化以及數字經濟與其他領域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更多關于數字經濟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