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和船用設備生產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創新能力。得益于船舶工業的迅速發展,我國漁船行業規模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依據《2023年全國漁業經濟統計公報》,2023年,全國漁船年末總數49.65萬艘、總噸位1057.50萬噸。
漁船,即漁業船舶,是進行魚類捕撈、加工、運輸的船舶統稱,是用以捕撈和采收水生動植物的船舶,也包括現代捕撈生產的一些輔助船只,如進行水產品加工、運輸、養殖、資源調查、漁業指導和訓練以及執行漁政任務等的船舶。
漁船的分類方式多樣,按作業水域可分為內陸漁船、近海漁船、遠洋漁船;按功能可分為捕撈漁船、養殖漁船、漁業輔助漁船;按功率大小可分為大型漁船、中型漁船、小型漁船;按推進方式可分為機動漁船、非機動漁船。
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按當年價格計算,2023年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32669.96億元,其中漁業產值15957.35億元,漁業工業和建筑業產值7018.84億元,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9693.76億元,3個產業產值的比例為48.8∶21.5∶29.7。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中,休閑漁業產值923.47億元,同比增長8.98%。
漁業人口1598.57萬人,比上年減少20.88萬人、下降1.29%。漁業人口中傳統漁民為506.27萬人,比上年減少8.89萬人、下降1.73%。漁業從業人員1176.23萬人,比上年減少1.69萬人、下降0.14%。據對全國近1萬戶漁民家庭當年收支情況調查,2023年全國漁民人均純收入25777.21元,比上年增加1162.80元、增長4.72%。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漁業市場需求的增加,漁船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漁船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
我國漁船行業主要以出口貿易為主,出口規模遠大于進口規模。具體來看,近年來,我國漁船出口規模整體呈下降趨勢,到2022年漁船出口量為91艘,同比下降73.6%;出口金額為0.54億美元,同比下降57.1%。從出口分布來看,我國漁船主要出口至俄羅斯、安哥拉和中國香港,2022年三者合計出口額占比達96.19%。其中俄羅斯占比為45.89%、安哥拉占比為28.04%、中國香港占比為22.26%。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技術不斷被引入到漁船行業中。例如,新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風能等)被用于漁船的動力系統,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減少環境污染;信息技術也被用于漁船的導航和監測系統,以提高生產安全和效率。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有助于提高漁船的性能和競爭力。
中國漁船行業正在經歷從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漁船的設計、建造和運營水平,推動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政府對漁業和漁船行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推動行業發展。例如,嚴格控制遠洋漁船規模,提升裝備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支持漁船防污消防、救生通導、生產生活等設施設備更新改造等。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環保法規的完善,漁船行業需要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政府將加強對漁船環保性能的監管和要求,推動漁船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本報告對國內外漁船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透徹地分析,對我國行業市場情況、技術現狀、供需形勢作了詳盡研究,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重點企業、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投資情況,報告還對漁船下游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
想要了解更多漁船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漁船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