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分子育種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全球分子育種市場規模已達到顯著水平,并且預測未來幾年將以較高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分子育種——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于育種中,在分子水平上進行育種。通常包括: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遺傳修飾育種(轉基因育種)。轉基因育種——就是將基因工程應用于育種工作中,通過基因導入,從而培育出一定要求的新品種的育種方法。
分子育種行業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部分。上游產業鏈主要涵蓋基因研究、生物信息學分析、基因編輯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分子育種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中游產業鏈主要涉及分子標記的開發、遺傳育種、新品種培育等關鍵環節。下游產業鏈則包括新品種的推廣、種子生產、銷售以及技術服務等,將新品種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對分子育種技術的需求巨大,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預測2024年中國分子育種市場規模已達到82.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189.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8.10%。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技術進步、農作物遺傳多樣性保護、增加作物產量以及品種更新周期縮短等因素的推動。
分子育種技術涵蓋了從基因分析、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基因克隆、基因編輯到新品種選育等多個環節。其中,基因測序、基因編輯、轉基因技術以及生物信息學等關鍵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為育種者提供了更高效、更精準的工具和方法。這些技術的突破和應用,使得育種工作能夠更準確地識別和利用生物體中的基因資源,根據育種目標對生物體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良。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分子育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顯示:
分子育種技術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術,需要跨學科的合作和整合,技術壁壘較高。中國在分子育種領域面臨著種質資源不豐富的問題,這限制了育種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分子育種技術的商業化進程較為緩慢,需要長期的技術驗證和市場推廣。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分子育種技術將更加普及和應用廣泛。政府政策的持續支持為分子育種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國際合作將成為分子育種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通過與國際先進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可以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分子育種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這些政策包括資金扶持、稅收優惠、科研項目支持等,為分子育種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增加,分子育種技術在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果蔬類作物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
2024年5月,在江蘇省揚州市和南京市召開的全國小麥抗赤病育種工作推進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小麥育種聯合攻關首席專家許為鋼透露,我國通過利用分子育種技術,系統開展育種研究與挖掘育種材料,以及建立全國性協同創新聯合體,已攻克了限制赤霉病抗性改良的關鍵難點,創造出一批高抗赤霉病、綜合性狀優良的優異新種質。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技術的不斷突破,分子育種技術將迎來更多的創新機會。這些技術將為育種工作提供更高效、更精準的工具和方法,加速新品種的研發和育種改良的進程。例如,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的應用將使得育種者能夠更精確地修改作物基因,實現性狀的定向改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分子育種技術將更加普及和應用廣泛。這將使得更多的育種機構和企業能夠采用分子育種技術,提高育種效率和成功率,從而推動市場的進一步擴大。
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增加,分子育種技術在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果蔬類作物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這些作物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改善將直接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分子育種技術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抗病性和適應性,從而保障糧食的穩產和高產。這對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分子育種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預測表明,該行業將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并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廣泛以及產業鏈協同發展等因素將共同推動分子育種行業的快速發展和進步。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分子育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價值分析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