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WB)的數據顯示,全球可用的海上風能資源超過710億千瓦,其中深遠海占比超過70%,但目前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尚不足0.5%。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最新評估結果,我國深遠海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超過12億千瓦。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在全球占比約50%,連續四年全球排名第一。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增加,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海上風電,也稱為海上風電場,是指建在海洋中的風能發電場。具體來說,它通常指水深在10米左右的近海風電,由多臺風力發電機組成,通過將風能轉化為電能來供應電力需求。
發展海上風電,不僅有助于能源低碳轉型,還有利于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在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總體框架下,政府部門積極制定海上風電發展規劃并加快推動政策落地,目前中國海風裝機位于全球領先地位。根據國家能源局和中電聯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2,299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2,204萬千瓦,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95萬千瓦。
從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來看,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3.9億千瓦,同比增長13.7%: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3.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3,146萬千瓦。
6月30日,由中國船舶自主研發的18兆瓦中速全集成海上風電機組在遼寧營口完成吊裝,進入調試并網階段。這臺海上風電機組在滿發風速下,每轉動一圈可發44度電,一臺機組每年輸出約7400萬度清潔電能,可滿足4萬戶家庭用電需求。
隨著風電產品的升級迭代和技術進步,風電機組大型化成為風電規模化發展的必然需求。需求增加的同時,也加快了風電機組國產化的步伐。這臺18兆瓦機組的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等核心部件都是由我國自主研制生產的,國產化率高于99%。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海上風電行業前景預測與深度分析研究報告》顯示:
受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的強烈需求影響,海上風電已經在多國的零碳路徑中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2022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64.3吉瓦,占全球風電總裝機容量的7.1%,海上風電新增裝機8.8吉瓦,同比增長16%。
根據GWEC預計,到2027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會是2022年的四倍以上,達到35.5GW。2023-2027年間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接近130GW,海上風電在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可達到14.5%。
深遠海風電產業鏈具有顯著的延展性和影響力,它不僅是高端裝備制造技術的集大成者,更是推動其他高端產業聯動發展的關鍵力量。通過產業間的協同合作,深遠海風電產業鏈不僅限于風電整機制造,還進一步拓展至新材料研發、電氣裝備制造、機械傳動系統以及海工裝備的研發與制造等多個領域。這種多元化的產業布局不僅實現了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產業價值的最大化,還構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萬億級產業集群,為地方經濟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大力發展深遠海風電,可以顯著提升風電開發規模,提升能源自給自足能力,保障能源安。《“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開展深遠海風電規劃,完善深遠海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推動深遠海風電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探索集中送出和集中運維模式,積極推進深遠海風電降本增效,開展深遠海風電平價示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海上風電行業前景預測與深度分析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