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融合傳感、控制、信息、移動計算等技術的可穿戴機械機構,旨在增強或輔助人體的運動能力。它套在人體外部,通過傳感器采集人體運動信號,并將這些信號轉化為機械結構所需的控制信號,從而驅動外骨骼機器人完成各種復雜的任務。
我國的外骨骼機器人研究始于2000年前后,由清華大學等高校牽頭進行研發。2015年左右,外骨骼機器人步入商業化階段。全球的外骨骼機器人市場都還處于技術迭代和升級階段,還未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歷史數據市場規模整體較小。但各個國家政策的支持,為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特別是醫療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產業鏈供需布局
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應商和零部件制造商,專注于提供高品質的原材料和精確的零部件,如傳感器、控制系統、驅動系統等關鍵部件,這些是外骨骼機器人性能穩定性的基礎。
中游:以外骨骼機器人的制造和集成為核心,這一環節的企業將上游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轉化為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外骨骼機器人產品,并針對不同領域(如醫療康復、工業、軍事等)進行產品開發和生產。
下游:主要是外骨骼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包括醫療康復、軍事、消防救援等廣泛領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外骨骼機器人的應用前景廣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中國工業巨大的產業基礎,為外骨骼機器人產品帶來了豐富的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從外骨骼機器人市場需求結構的角度來看,當前市場主要由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和軍用外骨骼機器人等多種類型構成。截至2022年底,在國內市場,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占據了顯著地位,其市場占比接近30%,成為第一大需求市場。與此同時,包括軍用領域在內的其他類型外骨骼機器人共同占據了約70%的市場份額。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外骨骼機器人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顯示:
外骨骼機器人技術作為新興醫療技術之一,正在廣泛地應用于醫療、軍事和工業等眾多領域中,與此同時在技術層面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目前國內專注于醫療康復外骨骼機器人領域的企業較多,有大艾機器人、布法羅機器人、邁步機器人、傅利葉智能等;專注于工業外骨骼機器人或助力助行外骨骼機器人的企業則相對較少,有鐵甲鋼拳、傲鯊智能、英漢斯動力等。
外骨骼機器人行業未來戰略前景分析
2022年8月,科技部發布的《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醫療領域積極探索醫療影像智能輔助診斷、臨床醫療輔助決策支持、醫用機器人、互聯網醫院、智能醫療設備管理、智慧醫院、智能公共衛生服務等場景。此外,隨著我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將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發展同我國老齡化、醫養等事業相結合,市場和政策的共同推動,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發展前景大好。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ABI的預測數據,外骨骼機器人產業在2020年至2030年期間預計將實現33%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特別是在2025年至2028年的這三年里,該產業將進入高速增長階段,預估的CAGR將達到47.7%。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日益成熟,預計至2028年全球外骨骼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58億美元。到了2030年,該產業將趨于穩定,市場增長將保持穩步態勢,預計屆時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68億美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外骨骼機器人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