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集智研討人工智能氣象應用創新發展
6月18日,中國氣象局召開人工智能氣象預報大模型系統發布研討會,梳理人工智能氣象預報大模型業務研發進展,深入探討未來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國氣象業務中的研究、應用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仍面臨挑戰。圍繞搶抓機遇、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氣象應用高質量發展,會議形成三點共識:一是提前籌謀,夯實人工智能氣象應用基礎支撐。二是協同創新,搶占人工智能氣象應用科技制高點。三是強化治理,有效應對人工智能氣象應用的潛在風險。
中國氣象局黨組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氣象應用,以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為主線,充分考慮頂層設計的全局性和前瞻性,系統部署人工智能氣象應用發展,有序推進大模型研發和敏捷治理,初步建立氣象人工智能創新開放生態,人工智能氣象應用取得可喜進展,應用能力穩步提高,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據悉,5月24日,中國氣象局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氣象分論壇上發布了第五批氣象數據開放共享目錄,共包含6大類12種氣象數據和產品,旨在支撐各行業開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和評估。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地表溫度、海洋熱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南極海冰面積和冰川消融等多項氣候變化指標創下新紀錄。
報告顯示,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地表溫度等多項氣候變化指標創下新紀錄。而2024年地球可能更熱,為此,世界氣象組織向全球發出紅色警報。報告稱,2023年,熱浪、洪水、干旱、野火等影響了數百萬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在天氣復雜程度日漸升級的同時,數值預報業務支撐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成為預報精準的底氣。從短時臨近預報到短期預報再到中期和延伸期預報、氣候預測,預報預測業務體系全方位升級,小到捕獲雷暴大風動態,大到預測未來天氣趨勢,無縫隙預報預測能力逐漸增強。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智慧氣象行業發展規劃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分析: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有氣象觀測站超過7萬個,鄉鎮覆蓋率達100%。其中,2423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實現觀測自動化、數據精準化、綜合判識智能化;7顆在軌風云氣象衛星組成綜合立體氣象觀測網;200余部雷達與100余個探空站、大型無人機等組成協同觀測陣型,密切監測天氣發展變化。同時,數值預報業務支撐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氣象局黨組準確識變、乘勢而上,確立以信息化推進傳統氣象業務向智能數字氣象新業態轉型發展、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的發展目標,為新階段氣象信息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智慧氣象市場在各類移動工具應用行業之中,天氣服務的用戶規模位于工具各細分行業第二。可見天氣服務應用市場擁有堅實的用戶基礎,并且行業仍處于蓬勃發展之中,蘊含著較大的商業化機會。
智慧氣象是通過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入應用,依托于氣象科學技術進步,使氣象系統成為一個具備自我感知、判斷、分析、選擇、行動、創新和自適應能力的系統,讓氣象業務、服務、管理活動全過程都充滿智慧。
智慧氣象行業前景展望
智慧氣象不僅是信息化問題,信息化只是智慧氣象的一個重要支撐;智慧氣象也不是單純的氣象業務問題,而是包括智慧業務、智慧服務、智慧管理在內的整體智慧;智慧氣象更不是封閉的自成體系的內部發展問題,而是與經濟社會系統、人們生產生活以及其他“智慧”的深度融合。
智慧氣象目前已覆蓋電力、海洋等各個方面,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智慧氣象市場規模高達3000億元,這是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產業,氣象大數據人才的需求正在以每年50%的速度遞增。
報告根據智慧氣象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智慧氣象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智慧氣象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智慧氣象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想要了解更多智慧氣象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智慧氣象行業發展規劃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