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近日印發的《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對原有的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了重要的整合和規范。以下是該指南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項目整合:將各地原有的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統一整合為30項。這一舉措旨在減少因地區差異導致的價格混亂,提高醫療服務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分段立項:根據孕產流程的不同階段,如妊娠期、產前、生產和產后等,分別設立價格項目。這樣的設置方式更加符合醫療服務的實際流程,也更有利于患者理解和接受。
特殊項目單獨立項:為滿足生育服務的多元化需求,將“分娩鎮痛”、“導樂分娩”和“親情陪產”等項目單獨立項。這些項目的設立旨在提供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
統一計價單位:對于可能涉及多胎的項目,如“胎心監測”和“羊膜腔穿刺”等,統一明確為“胎/次”作為計價單位。這一措施有助于引導地方醫保部門關注產科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確保醫務人員的勞動得到合理回報。
動態調整機制:國家醫保局已全面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市場變化和醫療服務質量進行有升有降的調價。這有助于確保醫療服務價格的合理性和穩定性。
未來展望:國家醫保局表示將加快推進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的編制和印發工作,計劃陸續出臺護理類等類別的立項指南,以盡快形成覆蓋大部分學科的全面且規范的立項指南體系。
《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的發布和實施將有助于提高產科醫療服務的規范化、標準化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醫療服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數字醫療相關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業迎來了政策福利期,線上復診等醫療服務逐步納入醫保支付范圍。2020年3月,國家醫保局、衛健委發布《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參保人員憑定點醫療機構在線開具的處方,可以在本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配藥。探索推進定點零售藥店配藥直接結算,按照統籌地區規定的醫保政策和標準,分別由個人和醫保基金進行結算,助力疫情防控。2022年2月,衛健委發布《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指出:對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各項要求進行了明確。提出醫療機構應當按照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要求,加強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平臺建設。
我國醫療衛生機構自2015年以來數量持續增長,從98.35萬個增長至2022年的103.3萬個,其中最主要的仍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為98萬個,占比94.87%左右,另外醫院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數分別為3.7萬個和1.3萬個。
醫療服務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大型綜合醫院和私立醫療機構是市場的主要競爭者,它們通過提供先進的醫療設備、優質的醫療服務和專業的醫療團隊來爭奪市場份額。此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線醫療平臺也逐漸嶄露頭角,對傳統醫療衛生機構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8%,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健康中國行動明確提出,我國將針對重大慢性病開展防治行動,將監測、檢測、早診早治、規范化治療等貫穿四類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動,在策略上從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從個人、社會和政府方面提出具體的防治防控方案。
從發展趨勢上看,將針對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豐富早發現(診斷試劑、設備、體檢)、專科早治療和早預防的手段和措施,開展慢性病專病的管理式醫療服務。
醫療服務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歸納和分析:
市場規模:
醫療服務市場規模龐大,持續增長。據統計,截至2020年,全球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已超過1.5萬億美元。在國內市場方面,中國的醫療服務市場規模也在持續增長,2019年已達到3.5萬億元人民幣。
根據最新的數據,醫療服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6萬億元人民幣,占醫療健康行業總規模的比重較高。這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人們對健康和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
市場結構:
醫療服務市場的結構多樣,包括公立醫療機構、私立醫療機構以及互聯網醫療平臺等。公立醫療機構通常由政府出資或管理,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私立醫療機構則主要由私人投資興辦,提供高端醫療服務;互聯網醫療平臺則通過在線咨詢、預約掛號和遠程醫療等方式,為用戶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
行業競爭:
醫療服務市場的競爭激烈,主要集中在醫療服務質量、價格和便捷性等方面。公立醫療機構通常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技術優勢,但服務質量和效率相對較低;私立醫療機構則致力于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但價格較高;互聯網醫療平臺則通過線上服務和更低的價格吸引用戶,但面臨著診斷準確性和在線醫生質量的質疑。
政策環境:
醫療服務市場的發展和政策環境密切相關。政府通過制定法規和政策,規范市場秩序,并促進市場健康發展。近年來,中國政府逐步放開醫療服務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醫療服務業,并加大對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的監管力度。
發展趨勢:
技術驅動:醫療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醫療服務市場的發展,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遠程醫療等技術的應用。這將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并推動醫療服務向家庭和社區延伸。
多元化服務:隨著消費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醫療服務市場將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如全病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醫療需求上升,要求醫療資源在不同區域之間進行更合理的分配。
醫療反腐:隨著醫療反腐工作的全面鋪開,政府對“關鍵少數”和“關鍵崗位”進行嚴格控制,強調行業透明度和公正性,這有助于提升醫療服務行業的整體形象和公信力。
經濟和人口影響:
經濟發展為醫療設施和技術的改善提供了資金支持,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醫療服務的提供與改進。同時,人口老齡化和人口下降問題對醫療服務行業也產生了影響,如醫護人員短缺、醫療設備不足等問題需要行業進行應對和調整。
醫療服務行業市場正在持續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結構日益多樣化,行業競爭激烈,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醫療服務行業將迎來更多機遇和挑戰。
2023年,醫改的重要方向仍是深化三明模式,堅持“三醫聯動”,合理配置醫療資源,調控醫藥價格,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逐步擴大采購范圍。
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路徑,規范診療行為,降低藥品耗材等費用,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推進薪酬制度改革,薪資待遇、職業發展空間、職業環境等方面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促進醫藥產業創新和健康發展。
醫療服務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包括技術創新、數據整合、多學科合作等。隨著人類對疾病與基因關系認知的加深,基因測序成本的降低,以及生信、臨床表征、環境、健康管理等數據庫與知識體系的建立完善,精準醫療將得到飛速發展。此外,互聯網化、數據化和AI化也將賦能醫療服務行業,為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醫療服務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