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是指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這個系統包括海洋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其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生態網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海洋生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1%,對全球氣候、生物多樣性以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同時,海洋生態也是一個脆弱而敏感的系統,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如過度捕撈、海洋污染、氣候變化等)的影響,因此需要得到妥善的保護和管理。
四部門聯合發布《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方案》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印發《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在全國沿海地市城鎮建成區毗鄰的65個海灣開展為期三年的拉網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動。
《行動方案》充分借鑒福建等地海洋垃圾治理經驗和膠州灣等11個重點海灣專項清漂行動成果,充分考慮地方已有工作基礎,緊盯65個城市建成區毗鄰海灣,組織相關沿海地方全面啟動“一灣一策”海洋垃圾清理活動,明確了到2025年“65個海灣內岸灘垃圾得到及時有效清理,海面漂浮垃圾密度明顯下降”,到2027年“65個海灣內海洋垃圾密度大幅下降,常態化達到清潔水平”等目標。
我國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海洋經濟已初步形成以海洋漁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游業等主要產業為核心,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和服務業為支撐,以材料生產、裝備制造、金融保險、經營服務等上下游產業為拓展的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生態環境是海洋經濟的資源基礎和環境支撐,是海洋經濟存在的前提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海洋生產力。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中趨好,海水水質整體持續向好,2022年一類水質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7.4%,總體保持穩定;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面積比例為81.9%,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總體改善,自2021年以來已消除“不健康”狀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海洋生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隨著對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日益重視,其力度持續加大。自“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中央財政已累計投入156億元,用于支持沿海城市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在這一資金的推動下,沿海各地已成功實施了63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這些項目在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維護海洋生態平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增了16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這標志著我國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領域的工作正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海洋生態行業也將積極響應綠色發展的號召,推動海洋產業的綠色轉型和升級。2022年初,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等共同印發實施了《“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以美麗海灣建設為主線,在全國近岸海域劃定283個海灣,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從污染治理為主向海洋環境和生態協同治理轉變,從單要素質量改善向海灣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轉變,以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沿海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海洋生態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跨界融合的深入發展,海洋生態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海洋生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