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加劇,海水淡化作為解決淡水短缺問題的有效途徑,其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鍋爐補水等穩定供水。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 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碳酸銨離子交換法,應用反滲透膜法及蒸餾法是市場中的主流。
海水淡化已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緊缺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國是13個貧水國之一,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的1/4,作為確保我國淡水資源的一項戰略措施,海水淡化產業將會得到蓬勃發展。中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t,占世界第6位,而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第88位。因此積極開發利用海水資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淡水資源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世界上有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個科研機構在進行著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數百種不同結構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設施在工作。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廠,每天可以生產幾千、幾萬甚至近百萬噸淡水。水的成本在不斷地降低,有些國家已經降低到和自來水的價格差不多。某些地區的淡化水量達到了國家和城市的供水規模。
我國近年來積極發展海水淡化產業,通過興建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基地、將淡化水接入市政管網等舉措,有效地補充了淡水資源。如山東省青島市建成海水淡化廠,總規模超過每日30萬立方米,主城區居民生活用水近十分之一來自淡化海水。唐山海港海水淡化項目建成,以5萬噸/日的海水淡化項目正式向用戶供水。截至2021年底,我國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4個,工程規模1856433噸/日,比2020年增加了205350噸/日。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9個沿海省市。海水淡化,已經成為我國淡水資源有效補給的重要渠道。
全國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廠達到100多座,總裝機規模超過1000萬立方米/日。其中,南部沿海地區的規模最大,裝機容量最高,是全國海水淡化產能的主要集聚地。海水淡化技術逐步升級,傳統的熱蒸餾和反滲透等方法逐漸被新興的中空纖維膜、電滲析和蒸發結晶等技術所取代。這些新技術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能耗,能夠實現規模化的海水淡化生產。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海水淡化水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除了傳統的海水淡化飲用水和農業用水外,還用于工業生產中的冷卻循環水、制酒和制鹽等。此外,由于北方地區的地下水危機,海水淡化水還被用于補充地下水資源,解決當地的用水問題。
政府對海水淡化產業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資金支持、稅收優惠和研發補貼等,為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政府還加大了對海水淡化廠的監督力度,提高了行業的準入門檻,促進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海水淡化技術將持續創新,特別是膜法海水淡化(如反滲透RO)和熱法海水淡化(如多效蒸餾MED和多級閃蒸MSF)等主流技術將不斷優化,提高處理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新興技術如納米技術、生物技術和太陽能海水淡化等也將逐步得到應用,為海水淡化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全球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加劇,海水淡化市場的規模將持續擴大。中東、美國等地區的海水淡化需求將持續增長,同時亞洲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等也將繼續加大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力度。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用水需求,海水淡化企業將提供更加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各國政府將繼續加大對海水淡化行業的支持力度,通過稅收優惠、資金扶持、技術研發等政策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海水淡化行業將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海水淡化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分享成功經驗和資源,實現互利共贏。總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十分廣闊,技術創新、市場規模擴大、定制化產品和服務增加、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海水淡化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7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