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醫療是指綜合應用醫學、教育、社會、職業等多種措施,對傷病后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的功能障礙進行以功能訓練為主的干預,以改善患者功能、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回歸社會的手段。康復醫療以病人為主體,以恢復功能為目的,以人的生存質量為主,使有障礙存在的病人最大程度的得到恢復。它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保健醫學一同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四大醫學”
康復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來自神經外科、骨科、風濕科等多位專家的認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朱宏偉教授提到,“功能重建”其實是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共同追求的目標。神經外科有許多功能障礙性疾病,如癲癇、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肌張力障礙等,醫生們采用顯微外科技術、微創脊柱內鏡技術、神經調控技術等治療,為病人緩解癥狀、改善功能。“針對脊柱退變、椎間盤突出等導致的腰腿痛、頸肩痛,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疼痛與脊柱微創組,利用靶點技術、內鏡技術等微創治療,以達到去除病變、消除疼痛、改善和恢復肢體運動功能的目的。
1.市場規模與增長:
隨著老齡化人口結構占比提升,以及慢性病患者數量的增加,康復醫療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康復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686億元,2021年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8.5%。
同時,康復醫療器械市場也保持持續增長,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810億元,2021-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3.97%。
2.供需格局:
當前,康復醫療服務供應和需求規模之間仍存在較大差異。盡管醫院在康復方面的供應量正在逐步增加,但患者的需求也在持續上升,市場潛在的供需缺口有待進一步補充。
公立醫院在康復醫療服務中總體資源占優,但民營醫院后發優勢明顯,特別是在地區康復意識較強、醫保資金較充足、患者基礎較大的地區。
3.政策環境:
國家政策對康復醫療行業的支持不斷加碼,自2016年以來,國務院及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推動康復醫療行業發展的政策,為康復醫療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不斷完善醫保體系,實施康復報銷,為患者提供康復保障。
政策層面還強調了加強康復醫療服務、提高服務能力、完善服務指南和技術規范,并鼓勵支持醫療康復、健康管理、心理咨詢等服務發展。
首先,康復醫學和功能重建這方面的知識體系處在臨床醫生和患者的視野之外。許多人對康復的認識都停留在“按摩、活動胳膊腿”的淺顯狀態,大家并不知道功能障礙性疾病和手術后需要去做康復訓練、怎么做康復訓練,這是傳統醫學教育不足和醫療體系分工區隔導致視野狹窄帶來的局限。
其次,患者和家屬對康復訓練的主動性更是缺乏。康復不是“按摩和理療”,而是在專業的細節指導,主動科學訓練的過程。康復過程需要醫生、護士、康復治療師、患者及陪護家屬的共同配合努力,更需要患者本人付出大量精力、體力和耐心去做。
未來康復醫學行業將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模式,如家庭康復、社區康復等。這些模式將更加注重患者的實際需求和生活環境,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康復服務。
康復醫學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包括智能化康復設備、精準醫療、遠程康復和跨學科合作等。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高康復效果和效率,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實現遠程康復指導和治療,以及與其他學科的合作提高康復醫學的整體水平,都是未來康復醫學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更多關于康復醫學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康復醫學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