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提供的信息,6月3日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報3798.68點,較上期上漲了12.8%,這表明歐洲航線的集裝箱運價在上升。這可能由多個因素共同影響,包括但不限于:
市場需求增加: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歐洲市場的需求可能正在逐步增加,導致集裝箱運輸需求上升。
運力緊張:由于全球第二大貨柜港口新加坡港口積壓的集裝箱數量達到驚人的45萬標準箱,遠超疫情暴發時期的數輪高點,以及部分港口堵港導致班期拉長,有效運力可能變得緊張,從而推高了運價。
地緣政治因素:地緣擾動持續,船司繞航消耗大量有效運力,也是導致運價上升的一個因素。
而航運咨詢公司linerlytic的數據顯示,新加坡港口的集裝箱積壓和停泊延誤問題嚴重,這進一步證明了當前航運市場的緊張狀況。這種狀況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供應鏈存在進一步紊亂的可能。
華創證券的觀點也支持了這一點,他們指出在地緣擾動持續和港口堵港的背景下,船期拉長,供應鏈可能進一步紊亂。然而,隨著需求端逐步進入7、8月旺季,現貨端運價預計具備支撐。這意味著短期內,運價可能仍會保持彈性,受到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
當前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的上漲反映了航運市場的緊張狀況和需求的增加。然而,由于存在多個不確定性因素,如地緣政治擾動、港口擁堵等,未來運價走勢仍需密切關注市場動態。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海運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海運產業市場的發展現狀呈現出一種復雜而多面的態勢。首先,從全球角度來看,海運貿易量在近年來呈現出增長趨勢,但增速有所放緩。這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等因素的影響。不過,盡管增速放緩,但海運貿易量依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這得益于全球化趨勢和跨國貿易的增加。
其次,從國內角度來看,中國的海運市場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中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在近年來持續上升,特別是在2022年,中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了100億噸,同比增長1.6%。此外,沿海省際運輸干散貨船的數量和載重噸也在不斷增加,截至2023年底,沿海省際運輸干散貨船共計2538艘、8335.6萬載重噸,較2022年底有所增加。
然而,海運市場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給海運市場帶來了壓力。其次,環保和可持續性要求的提高也給海運行業帶來了挑戰。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海運行業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方面面臨著更嚴格的要求。
此外,海運市場還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一方面,自動化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海運行業的運作模式,提高運輸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區域一體化和國際貿易的增長也為海運市場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海運產業市場的發展現狀是復雜而多面的。雖然面臨著一些挑戰,但海運市場依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并在新的發展趨勢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根據交通運輸數據,2022年全國海運貨運量達到41.51億噸,其中遠洋貨運量為9.18億噸,占總貨運量比重22.12%;沿海運輸貨運量為32.33億噸,占比77.88%。2013至2022年,我國海運貨物周轉量整體上呈現出增長態勢,2022年中國海運貨物周轉量為101977億噸公里,其中遠洋貨物周轉量為61442億噸公里,沿海貨物周轉量為40535億噸公里。
全球最大航運集團——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在一次講話中指出,海運即國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海運作為全球貿易最主要的載體,它的地位和角色始終沒有變,至今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海運之所以能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載體,主要因為具備4個不可替代:
一是成本優勢不可替代,在目前所有的國際貿易方式中,海運一直以來都是最經濟的運輸方式。
二是網絡優勢不可替代,目前全球僅班輪航線就有2100多條,東西航線、南北航線和區域內航線縱橫交錯,覆蓋廣泛,形成了密集高效的市場網絡。
三是適貨性不可替代,海運幾乎可以運輸所有種類、所有形態的商品,打破了其他運輸方式在尺寸、重量、適貨性等方面的局限。
四是與貿易的關聯度不可替代,貿易領域的任何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海運,反過來也一樣。
航運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可能會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經濟狀況、貿易政策、科技進步、環境法規以及新興市場的發展等。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趨勢:
數字化與智能化: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航運業將進一步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這包括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物流等方面。例如,通過數據分析優化航線,提高運輸效率;利用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減少人力成本,提高作業精度和安全性;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和貨物的實時追蹤,提高物流透明度。
綠色航運: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航運業將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一方面,通過采用更環保的燃料和動力技術,如液化天然氣、氫燃料、風能等,減少船舶的碳排放;另一方面,通過優化航線、提高船舶效率等方式降低能耗,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環境影響。
區域化與多元化:隨著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航運業將更加注重區域化和多元化發展。一方面,通過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發展區域性的航運服務網絡;另一方面,通過拓展業務范圍,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如冷鏈物流、危險品運輸等,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合作與整合: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航運公司將更加注重合作與整合。通過與其他航運公司、物流公司、港口運營商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整體競爭力。同時,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整合行業資源,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行業效率。
政策影響:政府的政策導向也將對航運業的發展趨勢產生重要影響。例如,如果政府加大對綠色航運的支持力度,推動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那么綠色航運的發展速度可能會加快。此外,貿易政策的調整、關稅的變動等也可能對航運業的貿易流向和貨量產生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趨勢并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因此,航運業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制定靈活多樣的戰略和措施,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挑戰。
“十四五”時期,我國海運行業要緊緊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對標“四個一流”,以國家高等級航道和主要港口為主體,重點在“補齊短板、促進融合、提升服務、強化創新、綠色轉型、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2030年,中國將會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并將在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上占主導地位。2030年,中國的國際海運總量預計62億噸,約占全球海運量比例將達到17%;其中干散貨運輸中鐵礦石、煤炭需求增長將明顯放緩,糧食、石油進口將會增長較快,國際集裝箱進出口海運貨物總量將突破2億TEU。
本報告對國內外海運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透徹地分析,對我國行業市場情況、技術現狀、供需形勢作了詳盡研究,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重點企業、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投資情況,報告還對海運下游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
想要了解更多海運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海運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