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農業大國,現代農業市場也在快速發展。隨著農業政策的推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現代農業園區和農業科技應用等領域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現代農業作為發展經濟學概念的現代農業指智慧農業,是與工業4.0或后工業時代對稱的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不同于農業產業化,也不同于農業工業化,而是智慧農業,是智慧經濟為主導、大健康產業為核心的自動化、個性化、藝術化、生態化、規模化、精準化農業。
現代農業是在現代工業和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是萌發于資本主義工業化時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才形成的發達農業。其主要特征是廣泛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由順應自然變為自覺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憑借傳統經驗變為依靠科學,成為科學化的農業,使其建立在植物學、動物學、化學、物理學等科學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把工業部門生產的大量物質和能量投入到農業生產中,以換取大量農產品,成為工業化的農業;農業生產走上了區域化、專業化的道路,由自然經濟變為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成為商品化、社會化的農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比2021年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345億元,比2021年增長4.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3%。“三新”經濟第一產業是指具有“三新”經濟特征的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2022年,“三新”經濟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8457億元,比2021年增長6.9%,占比為4.0%;隨著新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其已日益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重要引擎。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全國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5萬個,惠及居民超過2000萬戶。另一方面,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裕,中國人的飯碗越端越牢;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一目標,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就突出,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不斷加速,為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現代農業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在近幾年我國每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一直將農業及農村的現代化發展視為重點工作。比如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文件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黨中央認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形勢及現代農業綠色轉型需求,我國首先要推進農業基礎科學、應用科學、新興交叉學科研究短板領域的協同攻關,促進農業關鍵技術突破;其次要推動形成產學研協同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再次要完善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解決農業科技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數字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高級階段,是我國由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近年來,我國數字農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農業生產將更加注重可持續性和環境友好型,推動有機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等綠色農業模式的發展。通過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減少農業廢棄物的產生,提高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率,實現農業生產的綠色循環。現代農業將更加注重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農業產業鏈的完整閉合。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等產業的融合將成為新趨勢,推動農業觀光、休閑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的發展。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現代農業將更加面向全球市場,加強與國際農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農產品貿易、國際合作、技術轉移和信息分享等方式,推動全球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同發展。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增加,現代農業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預計到2030年,全球現代農業市場規模將達到數萬億美元,中國市場也將保持快速增長。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追求,綠色農業將成為現代農業的主流模式。政府將出臺更多支持綠色農業發展的政策,推動綠色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現代農業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