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主攻方向之一,被視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技術之一。3D打印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汽車、人形機器人、無人機等多個領域。2022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達180億美元,年增長率更高達18.3%。
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和其在醫療領域不斷拓展,3D打印假體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醫療技術,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的不斷拓展,其應用范圍將越來越廣泛。
3D打印假體是指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人體器官或肢體假體,可以用于替換或修復患者受損的器官或肢體。3D打印假體的制造需要通過對患者進行詳細的醫學影像掃描,獲取器官或肢體的三維數據,然后使用3D打印設備將假體制造出來。
3D打印假體行業產業鏈
在上游環節,隨著材料科學的不斷進步,3D打印假體的原材料選擇越來越廣泛,包括鈦合金、高分子材料等,這些材料具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能夠滿足不同部位假體的需求。同時,3D打印設備的制造商也在不斷創新,推出更加高效、精確的打印設備,為假體的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中游環節,3D打印服務提供商扮演著關鍵角色。這些服務提供商通常具備專業的技術團隊和先進的設備,能夠根據醫療機構或患者的需求,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假體。與傳統的假體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技術可以制造出更加精確、個性化的假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患者的需求。同時,3D打印技術還可以減少制造過程中的浪費和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在下游環節,隨著醫療需求的不斷增長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越來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關節置換等手術。傳統的假體制造方法往往無法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而3D打印技術則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定制,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此外,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醫療保險政策的不斷完善,3D打印假體的市場需求也將進一步擴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我國殘疾人總人數達8591.4萬人,其中肢體殘疾人口為1735.5萬人。多數肢殘人不能行走、不能站立、長期臥床,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3D打印假體行業的發展呈現出蓬勃的態勢,這一行業通過結合數字化、人工智能化和新型材料應用,為醫療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在生物醫療領域,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的各類支架、器官芯片、微針以及植入物能夠更好地適應患者的身體結構,提高舒適度和使用效果。根據專業機構預測,全球醫療3D打印應用市場規模到2032年將超過百億美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3D打印假體行業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當前3D打印的義肢已完成商業化,不僅能依據肢體形狀大小量身定制,甚至能定制個性化圖案及功能。未來3D打印假體的個性化定制將成為主流,通過掃描患者的身體數據和醫學圖像,可以精確地制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假體,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此外,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的引入,3D打印假體的制造將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報告利用中研普華長期對3D打印假體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同時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采用與國際同步的科學分析模型,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3D打印假體行業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