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船按用途可分為軍用、民用兩類。軍事上,二戰時可用來掃雷、反恐、反潛、海上情報偵查等。民用上,則主要是用于測繪、水文、環保。目前,在國內民用無人船市場,市面上已開發出測繪型、水文型和水資源型三大系列無人船。
近年來,隨著自動控制、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船舶有關的環境感知技術、通信導航技術等也得到廣泛的應用,為無人船開發提供了廣闊的技術可行性。
智能無人船是一種集成了先進的人工智能、遙感遙測、自動控制等技術的水上交通工具。它能夠實現自主導航、自主避障、自主作業等功能,有效減少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能夠深入一些惡劣環境和人難以到達的區域,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
智能無人船行業產業鏈
在上游,主要包括技術研發和原材料供應。技術研發是智能無人船行業的核心驅動力,涵蓋了人工智能、自動控制、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等多個領域。這些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創新,為智能無人船提供了更加智能、自主、精準的航行能力。同時,原材料供應也是上游的重要環節,包括船體材料、電子設備、電池等,這些原材料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直接影響到智能無人船的性能和成本。
在下游,智能無人船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海洋勘探、環境監測、海上救援、貨物運輸等多個方面。這些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和深化,為智能無人船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無人船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咨詢報告》顯示:
在數字與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智能船舶已崛起為全球航運業引領革新的趨勢性力量,對整個船舶行業的升級轉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當前階段,日本、韓國及歐洲多國均將智能船舶置于戰略發展的核心地位,投入大量資源進行船舶智能系統、智能航行技術、岸基遠程操控系統以及船舶編隊航行等領域的關鍵性技術研究。這些努力旨在掌握未來智能船舶技術的制高點,進而在即將到來的“無人船”時代中占據先發優勢,引領全球航運業的新一輪發展浪潮。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造船完工量423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新承接訂單量7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6.4%;截至12月底,手持訂單量1393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2%。
大造船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分別為50.2%、66.6%和55%,均位居世界第一,并且首次全部超過50%;我國分別有5、7、6家造船企業位居世界造船完工、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前10強,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造船三大指標位居全球各造船集團之首;船舶企業建造效率大幅提升,全年交付20艘全球最大24000箱超大集裝箱船,年交付6艘LNG運輸船創下中國造船業新紀錄。
我國經濟產業調整、發展模式創新、“一帶一路”、“‘十四五’規劃”等戰略的確立,為提高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拓展了廣闊的空間。國內企業積極投入研發,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船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同時,國際企業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劇了市場競爭。
未來,智能無人船行業的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隨著海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持續推進,無人船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另一方面,隨著無人船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普及,其成本也將逐漸降低,使得更多的行業和用戶能夠享受到無人船帶來的便利和效益。然而,同時也需要克服技術、安全和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挑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無人船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