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相對復雜,各地農產品在品種、品質、口感、采收上市時間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具有品類齊全但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的特點,農產品的交易形成了小生產、大流通的格局。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以糧油、蔬菜、鮮干果品、水產品、肉禽蛋等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為交易對象,為買方和賣方提供商品集散、信息公開、結算等服務的交易場所。包括產地市場、銷地市場和集散地市場在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關鍵環節和主渠道。
農產品批發市場現狀調查分析
2022年我國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數量約為730家,同比下降6.5%,市場攤位數約為42.75萬個,同比下降8.5%,營業面積約為4162.7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
農產品批發市場數量及營業面積下降,但是農批市場主體地位仍舊保持,同時互聯網經濟對實體農批市場經濟帶來增量。各地實體農產品批發市場競爭如火如荼,大商超、新零售、電商紛紛進入農業行業,進入農業產業鏈中,爭奪行業資源,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額約為6.40萬億元,成交量約為10.38億噸,分別同比增長10.1%、6.0%。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目前城市高質量發展,居民消費結構也在持續升級,需求側變化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強烈,對高品質、豐富度、性價比的農產品需求越來越高,但是農產品供給側的供應能力和質量不足。“十四五”時期,強化農產品批發市場整體功能,提升農產品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成為了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環節。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和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傳統農批市場的升級改造已成為必然趨勢。為了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擴大單體市場規模、優化市場功能布局,以及更好地滿足城市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服務需求,眾多城市紛紛著手對農批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和異地搬遷。
這些舉措旨在推動現代化農批市場的建設和發展,為城市的繁榮和居民的生活品質提升貢獻力量。通過引入先進的設施和管理模式,新的農批市場將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促進農業與城市的和諧發展。
“十四五”時期,國家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三農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
《“十四五”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在全國農產品優勢產區,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城市群消費需求,進一步完善以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為龍頭、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市場為節點、田頭市場為基礎的三級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優化不同層級市場的空間分布和功能作用,實現公益性與市場化相結合、線下物流與線上營銷相結合、產地市場與城鎮流通體系相結合。
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流日益暢通,商流日益高效化,物流逐漸合理化,資金流的安全性、便捷性不斷提高,帶動農產品流通規模不斷擴大、效率不斷提升,以及政策環境的鼓勵和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農產品批發行業報告是從事農產品批發行業投資之前,對農產品批發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評估項目可行性、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對策等,為農產品批發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主管機關審批的研究性報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