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是一個涉及廣泛且復雜的產業,它利用畜禽等已經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獺、鵪鶉等野生動物的生理機能,通過人工飼養、繁殖,使其將牧草和飼料等植物能轉變為動物能,從而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絨、皮張、蠶絲和藥材等畜產品。它是人類與自然界進行物質交換的極重要環節,也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與種植業并列為農業生產的兩大支柱。
養殖業包括畜牧養殖和水產養殖兩大類。畜牧養殖主要指家畜家禽的養殖,包括牛、羊、豬、雞、鴨等;水產養殖則是指在水域中進行的各類魚類、蝦類、蟹類等水生動物的養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養殖業行業并購重組機會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養殖業行業的產業鏈上下游結構
在產業鏈的上游,飼料、獸藥和種畜禽是養殖業的重要生產資料。飼料是養殖動物所需的主要營養來源,包括糧食、油料、草料等。獸藥則用于預防和治療養殖動物的疾病,保障動物的健康和生產性能。種畜禽則是養殖業的基礎,優質的種畜禽對于提高養殖效益和產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中游是養殖生產環節,包括畜禽的飼養、管理、繁殖等過程。這個環節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資金和技術,通過科學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養殖效率和產品質量。
下游則是畜產品的加工和銷售環節。畜產品經過加工處理后,可以制成各種食品、毛紡產品等,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銷售渠道包括批發市場、超市、電商平臺等,將產品送達最終消費者手中。
數據來源:行行查
養殖業的市場發展現狀
2013年以來,中國禽蛋禽肉產量總體呈上升態勢。2022年,全國家禽出欄161.4億只,比上年增加4.0億只,增長2.5%;禽肉產量2443萬噸,增加63萬噸,增長2.6%;禽蛋產量3456萬噸,增加48萬噸,增長1.4%。2022年末全國家禽存欄67.7億只,比上年末下降0.2%。此外,中國豬牛羊禽肉產量在2022年達到9227萬噸,比上年增加339萬噸,增長3.8%。
在生豬養殖方面,中國是傳統的生豬養殖大國,豬肉在國人的飲食結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近十年來,除2019年和2020年受非洲豬瘟影響外,中國豬肉消費量一直保持在5000萬噸以上,而豬肉產量基本和消費量相匹配,呈現自給自足的特征。2023年,全國生豬出欄72662萬頭。生豬養殖逐漸由個人散養轉變為專業化養殖公司模式,頭部豬企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
在畜禽養殖行業的整體發展上,中國畜禽養殖業發展歷程可分為快速恢復階段、產量擴充階段、轉型發展階段、生態健康養殖階段。目前,畜禽養殖業發展呈現出健康養殖和環境友好型養殖的特征;發展目標由側重數量轉變為數量與質量并重,并且更加注重發展質量;生產模式由分散經營轉變為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養殖方式由耗糧型為主轉向發展節糧型養殖;監督管理由以堵為主轉向疏堵結合。
綠色、生態養殖。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環保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綠色、生態養殖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這包括采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減少廢棄物排放,使用環保飼料,以及發展循環農業等,以保護生態環境。
規模化、集約化。隨著養殖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加,養殖業正朝著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大型養殖企業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管理,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同時更好地保護環境和確保食品安全。
特色養殖。特色養殖是指根據地域特點和資源優勢,發展具有特色的養殖項目。例如,特色水產養殖、特色禽類養殖等,這些項目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和市場潛力,有助于推動養殖業的多元化發展。
科技創新。養殖行業將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引入智能化養殖、生態養殖等新技術,以提高養殖效益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養殖環境的智能監控和調控,提高動物的生長速度和健康狀況。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養殖業行業并購重組機會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