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發出警告,指出美國巨額財政赤字正加劇通貨膨脹,對全球經濟構成“重大風險”。這一警告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IMF對全球財政狀況的深入分析和對美國經濟狀況的細致觀察。
IMF在最新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中明確指出,預計美國明年的財政赤字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1%,這一數字遠高于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僅為2%。這種巨大的赤字規模意味著美國政府的支出遠遠超過其收入,這將對美國的經濟穩定產生嚴重影響,進而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效應。
回顧過去,我們發現美國在財政管理方面存在明顯的問題。去年,歐元區等發達經濟體的財政赤字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美國的財政狀況卻出現了“幅度相當大的財政滑坡”。具體來說,美國的赤字占GDP的比例達到了8.8%,這一數字是2022年的兩倍多。這種大幅度的財政滑坡不僅反映了美國政府在財政管理上的失策,也預示著美國經濟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聯邦政府負債已經突破了34萬億美元。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它意味著美國政府的債務規模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種巨額的債務負擔不僅會對美國的財政穩定構成威脅,還可能引發全球經濟的動蕩。
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對此表示了深深的擔憂。他指出,美國的財政狀況“特別令人擔憂”,這不僅會加劇美聯儲應對高通脹的難度,還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從長遠來看,這種財政失衡可能會提升全球經濟面臨的財政和金融風險。
此外,由于美國的借貸成本與全球市場緊密相關,IMF還警告稱,如果美國利率突然大幅上升,將導致全球政府債券收益率飆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匯率可能會出現波動。這種全球利率的溢出效應可能導致金融條件收緊,進一步增加各國面臨的風險。
綜上所述,IMF的警告并非危言聳聽。美國巨額財政赤字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它不僅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嚴重影響,還可能對全球經濟構成重大風險。因此,美國迫切需要解決其支出與收入嚴重失衡的問題,以維護其經濟和財政的穩定,同時也為全球經濟的安全和穩定做出貢獻。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外匯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美國財政赤字加劇通貨膨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市場供需失衡是導致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廣泛的商品和服務領域中,美國過去幾年經歷了一系列供應鏈問題,如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天氣災害、地緣政治風險等,這些問題導致市場上某些商品供需失衡,價格難以抑制。
其次,貨幣政策失衡也對通貨膨脹產生了影響。美聯儲過去推出了一系列貨幣寬松政策,包括購買國債和低息政策等,以刺激經濟增長。然而,這些政策也導致了貨幣供應量的增加,進而加劇了通貨膨脹。
此外,稅制政策失衡也是美國通貨膨脹的一個原因。美國通過減稅和支出增加等手段刺激經濟,但這些政策也導致了財政赤字和貨幣供應量增加,從而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
最后,巨額財政赤字本身也加劇了通貨膨脹。財政赤字意味著政府支出超過收入,這通常需要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當國債增加時,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也會相應增加,從而推高物價水平,加劇通貨膨脹。
綜上所述,美國財政赤字加劇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場供需失衡、貨幣政策失衡、稅制政策失衡以及巨額財政赤字本身。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加劇。
國家外匯局11月7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12億美元,較9月末下降138億美元,降幅為0.44%。
國家外匯局表示,2023年10月,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預期、宏觀經濟數據、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下跌。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
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看來,從匯率因素看,受美國經濟保持韌性、通脹粘性較強、美聯儲偏鷹派表態以及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影響,10月美元指數全月上漲0.5%至106.7;非美元貨幣中,日元、歐元分別對美元升值0.15%和0.24%,英鎊對美元貶值0.60%。
綜合來看匯率因素導致外匯儲備的非美元部分變化影響有限。從資產價格因素看,10月美國、日本國債收益率有所上行,主要股市整體回落,綜合來看資產價格變化造成外儲規模有所下降。
溫彬表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依然較大。但我國經濟保持恢復向好態勢,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三季度以來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未來的宏觀經濟基本面正在穩健向好。
同時,隨著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中美利差將趨向于收窄,也有利于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保持平衡,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11月16 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署名的專欄文章《有序推進外匯領域改革開放 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文中提出,下階段要不斷完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中提到,“加強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強化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研判和應對,加強預期引導,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外匯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一方面,以加強宏觀審慎為核心改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建立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逆周期、市場化調節外匯市場的順周期行為,維護外匯市場基本穩定;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外匯市場微觀監管,逐步建立實質真實、方式多元、盡職免責、安全高效的外匯業務真實性審核方式,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活動,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秩序。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加強外匯市場管理,能有效控制羊群效應聚集和各類非理性市場行為,更好發揮穩匯率政策工具作用。
而從10月份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來看,10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更趨均衡。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也肯定地表示: “在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人民幣資產的避險屬性逐步增強。”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外匯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